[发明专利]芳基卤化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3818.2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8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姜雪峰;鲁玲玲;李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27/16 | 分类号: | C07C227/16;C07C209/74;C07C319/20;C07C41/22;C07D471/04;C07D209/42;C07D333/28;C07D487/04;C07D493/04;C07D311/16;C07D295/073;C07B39/00;C07C229/56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 31319 | 代理人: | 陈艳娟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卤化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基卤化物(包括式(2)芳基溴化物和式(3)芳基碘化物)的合成方法,所有体系均在空气氛围中进行,利用可见光激发底物或光敏剂催化,在反应溶剂中,以式(1)芳烃和溴化钠为原料时,在添加剂(质子酸)辅助作用下,反应得到式(2)芳基溴化物;或,以式(1)芳烃和碘化钠为原料时,在添加剂(质子酸)辅助作用下,反应得到式(3)芳基碘化物。本发明合成方法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兼容易氧化的芳胺。本发明为芳基卤化物的合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实现了基础化工品芳基卤化物包括式(2)芳基溴化物和式(3)芳基碘化物的放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工艺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芳基卤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芳基卤化物包括芳基溴化物、芳基碘化物。
背景技术
芳基溴化物和芳基碘化物是两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它们可参与各种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此外,作为基础化工原料,它们大量用于有机金属试剂,如有机锂试剂和格氏试剂,天然产物、医药、农药、有机光电材料的合成中。因此,利用简单、廉价、商业可大量获得的原料构建芳基溴化物和碘化物显得尤为重要。
代表性含溴和碘元素药物
芳基溴化物和碘化物的传统合成方法通常是卤素分子(溴素和碘单质)对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但是由于溴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反应条件苛刻,通常伴随着官能团兼容性差、选择性差以及过度卤化等问题。后来发展了一系列以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为代表的亲电试剂,避免溴素的使用,但具有较低的原子经济性。在绿色环保原子经济性等概念驱动下,化学工作者随后发展了一系列以价廉易得的卤离子出发,过氧化氢、Oxone、过硫酸钾、二甲基亚砜、氧气等充当作为氧化剂合成芳基卤化物,另外还尝试利用光、电等新型手段。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是始终没有解决一些问题:1)易氧化的裸露芳胺的氧化卤化问题;2)酸性条件下,芳胺底物兼容性问题。因此,寻找一种更加普适性,更加绿色高效的氧化策略实现裸露芳胺的氧化卤化显得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基卤化物的合成方法,在反应溶剂中,以式(1)芳烃、无机卤盐为反应原料,反应体系均在空气氛围中进行,利用可见光激发底物或光敏剂催化,在添加剂(质子酸)辅助作用下,反应得到芳基卤化物。其中,所述芳基卤化物包括式(2)芳基溴化物、式(3)芳基碘化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合成方法,在酸性条件下实现了裸露苯胺的卤化。
本发明合成方法的反应路线如下:
以上反应路线及式(1)、式(2)、式(3)中,Ar是苯环、取代苯环、萘环、吲哚环、氮杂吲哚环、芴环、苯并吡喃酮、噻吩环、吲哚并吡嗪、苯基吗啉等。
优选地,Ar选自2-甲基-6-氨基苯甲酸甲酯、2-氟苯胺、2-氯苯胺、2-溴苯胺、2-氨基联苯、2-氨基苯甲酸乙酯、4-氯苯胺、4-三氟甲基苯胺、4-氨基苯甲酸乙酯、2-氨基-二苯硫醚、2,6-二甲基苯胺、4-氨基-2-甲氧基-苯甲酸甲酯、2-甲基-6-氨基-苯甲酸甲酯、1,3,5-三甲氧基苯、4-苯基吗啉、2-氨基芴、2-甲氧基萘、香豆素151、花椒毒素、吲哚并吡嗪、4或7-氮杂吲哚、联二噻吩、1H-吲哚-2-羧酸乙酯等。
更优选地,Ar选自2-甲基-6-氨基苯甲酸甲酯、2-氟苯胺、2-氯苯胺、2-溴苯胺、2-氨基联苯、2-氨基苯甲酸乙酯、4-氯苯胺、4-三氟甲基苯胺、4-氨基苯甲酸乙酯、2-氨基-二苯硫醚、2,6-二甲基苯胺、4-氨基-2-甲氧基-苯甲酸甲酯、2-甲基-6-氨基-苯甲酸甲酯、1,3,5-三甲氧基苯、4-苯基吗啉、2-氨基芴、2-甲氧基萘、香豆素151、花椒毒素、吲哚并吡嗪、4或7-氮杂吲哚、联二噻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38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整装置和烹饪器具
- 下一篇:混凝土粘度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