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CuZn/UiO-66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9115.2 | 申请日: | 202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7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邵霞;宋清政;俞俊;高宁;韩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31/22 | 分类号: | B01J31/22;C07C29/154;C07C31/04;C08G8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加氢 合成 甲醇 催化剂 cuzn uio 66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用主要原料为Cu(NO3)2·3H2O,Zn(NO3)2·6H2O,四氯化锆,对苯二甲酸,N,N‑二甲基甲酰胺和盐酸。所述的制备方法为共沉淀法,将UiO‑66添加到Cu和Zn盐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至pH为7,再经老化过滤。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特点在于UiO‑66将Cu颗粒包裹,能有效防止Cu颗粒聚集,催化剂稳定性显著提高,甲醇的选择性和二氧化碳转化率也有一定程度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催化剂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革命后化石能源被大量开采,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碳被释放到大气中,2015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革命前上升1.02℃,而1980年到2012年全球平均气温就上升了0.85℃,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超过2℃,人类将对全球气候失去控制,2016年签署的《巴黎协定》努力在本世纪内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内,目前我国是世界上CO2排放第一大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迫在眉睫,利用太阳能和其它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可以解离水制氢,再利用二氧化碳加氢催化合成其它大宗消耗类化学品,也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方法。
甲醇常温下以液体形式存在,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自身也能燃烧,利用CO2加氢合成甲醇,甲醇又能燃烧产生CO2,这是一个完整的碳循环对环境影响很小,目前研究最多的CO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集中在CuZnO体系上面,CuZnAl催化剂在工业上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较广泛,其缺点也比较明显,面临甲醇选择性不高,催化剂易失活等问题,后续研究学者们将Cu和ZnO负载在ZrO2载体上面,催化剂活性有一定提高,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CN107008332A报道了不同Cu:Zn:Al:Zr比的CuZnAlZr催化剂制备及其活性,活性较传统的CuZnAl和CuZnZr催化剂都有明显的提升,最佳配比的催化剂在4.8MPa反应条件下,甲醇收率达到25.3%。对于UiO-66多用作吸附剂,如蚌埠学院CN 108084453A报道了UiO-66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孔径扩散,以及作为吸附剂用于有机染料废水的处理,这也在一定方面表明UiO-66较优异的吸附能力,同时又不同于其它MOFs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当然UiO-66在催化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如江苏师范大学CN 107987281A将Cu负载在改性过的UiO-66上面,利用浸渍法制备出Cu-UiO-66用于合成气制甲醇,催化剂表现出了优异的碳转化能力,此催化剂与我们研究的催化剂相差较大,从制备方法上来说他们采用浸渍法简单的将Cu浸渍在UiO-66表面,我们则采用共沉淀法用UiO-66将Cu和ZnO包裹,从研究方向上来说,他们主要研究载体改性对催化合成气制甲醇的影响,我们则努力提高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活性,使此类催化剂更有可能得到普及,对于UiO-66用作载体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应用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CuZn/UiO-66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CuZn/UiO-66,其特征在于,将Cu和Zn负载在UiO-66上,其中Cu和Zn的质量占总催化剂质量的5%~55%,其中Cu:Zn=1:1~4: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CuZn/UiO-66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配置Cu和Zn盐水溶液,浓度为0.1~0.5mol/L,加入UiO-66得到混合溶液于60~90℃下共沉淀,其中混合溶液中UiO-66的浓度为0.1~0.2g/mL;配制0.5~1mol/L的碳酸钠水溶液,滴加到上述混合溶液中,控制pH=7~8,得到沉淀物老化2~4h,过滤得到CuZn/UiO-66沉淀前驱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91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真空扩散焊接中间过渡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斜纹梭织凉感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