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层叠方法及三维形状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90766.4 | 申请日: | 2019-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2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 发明(设计)人: | 若名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工作机械株式会社;技术研究组合次世代3D积层造形技术综合开发机构 |
| 主分类号: | B23K26/342 | 分类号: | B23K26/342;B23K26/21;B29C64/153;B33Y10/00;B33Y80/0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兆阳;苏卉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层叠 方法 形状 | ||
1.一种三维层叠方法,在加工对象物上层叠成形层而形成呈中空形状的三维形状物,所述三维层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通过向所述加工对象物的加工面供给粉末材料,并且对所述粉末材料照射光束,使被照射了所述光束的所述粉末材料的至少一部分烧结或熔融固化而形成所述成形层,由此形成内部空间通过开口部而与外部连通的三维形状物主体;
在形成所述三维形状物主体后,通过向所述开口部的端面供给粉末材料,并且对所述粉末材料照射光束,使被照射了所述光束的所述粉末材料的至少一部分烧结或熔融固化而形成所述成形层,由此在所述开口部的端面形成用于封闭所述开口部的盖部,在所述开口部的端面与所述盖部之间形成有预定长度的间隙;
将所述内部空间的残留物从所述开口部向外部排出;及
通过向所述盖部照射所述光束而使所述盖部的成形层熔融固化,由此封闭所述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层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向所述间隙照射所述光束而使所述成形层熔融固化,由此封闭所述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层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向所述盖部照射所述光束而使所述成形层熔融固化,由此封闭所述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维层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维形状物主体具有通过在所述加工对象物的加工面上层叠所述成形层而形成的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通过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形成所述内部空间,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壁部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壁部的端部形成所述开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维层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加工对象物的旋转或从所述开口部向所述内部空间的气体供给,将所述内部空间的残留物从所述开口部向外部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维层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开口部的所述成形层熔融固化而封闭所述开口部后,通过向所述开口部的封闭部供给粉末材料,并且对所述粉末材料照射光束,使被照射了所述光束的所述粉末材料的至少一部分烧结或熔融固化而形成所述成形层,由此形成被覆部。
7.一种三维形状物,其特征在于,具备:
三维形状物主体,以通过层叠成形层并且形成所述成形层的盖部来使内部空间通过开口部而与外部连通的方式形成,所述成形层是通过对所供给的粉末材料照射光束来使所述粉末材料的至少一部分烧结或熔融固化而形成的,在所述开口部的端面与所述盖部之间形成有预定长度的间隙;
封闭部,通过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盖部熔融固化来封闭所述开口部;及
被覆部,以通过层叠所述成形层来被覆所述封闭部的方式形成,所述成形层是通过对所供给的粉末材料照射光束来使所述粉末材料的至少一部分烧结或熔融固化而形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工作机械株式会社;技术研究组合次世代3D积层造形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未经三菱重工工作机械株式会社;技术研究组合次世代3D积层造形技术综合开发机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9076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处理系统、健康管理系统、程序和信息处理方法
- 下一篇:头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