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光模块的热沉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79790.8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7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彼得·斯塔德勒;曼努埃尔·法尔恩格鲁贝尔;克莱门斯·豪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ZKW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5/47 | 分类号: | F21S45/47;F21V29/71;F21V29/7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丁永凡;张春水 |
地址: | 奥地利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模块 | ||
一种用于机动车光模块的光源的热沉(1、100),其中热沉(1、100)包括基体(2)和可设置在基体(2)上的冷却板(3、300),其中当冷却板(3、300)与基体(2)连接时,冷却板(3、300)与基体(2)导热接触,其中每个冷却板(3、300)具有底边(31、310),其中基体(2)在表面(22)上具有紧固元件(21),其中表面(22)朝向冷却板(3、300)的底边(31、310),其中在每个底边(31、310)上设置有与紧固元件(21)相对应的配合元件(32),其中紧固元件(21)构成用于接合到配合元件(32)中,其中紧固元件(21)设置在网格(23)中,其中配合元件(32)在相应的底边(31、310)上以均匀的间距(d1)相对于彼此设置,并且网格(23)具有网格间距(d2),其中网格间距(d2)大于配合元件(32)之间的间距(d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光模块的,优选机动车前照灯模块的至少一个光源的热沉,其中热沉包括基体和可设置在基体上的、优选设置在基体上的冷却板,其中优选由金属,如铝构成的冷却板设置用于与基体导热接触,其中每个冷却板具有底边,其中基体在表面上具有紧固元件,其中表面朝向冷却板的底边,其中在每个底边上设置有与紧固元件相对应的配合元件,其中紧固元件构成用于接合到配合元件中。
“冷却板设置用于与基体导热接触”这一表述意味着冷却板当其设置在基体上或与基体连接时与基体导热接触。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光模块或一种具有至少一个前述热沉的机动车前照灯光模块。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这种机动车光模块或机动车前照灯光模块的机动车前照灯。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上述类型的热沉。通常,这种热沉用作为机动车光模块或机动车前照灯光模块的基本结构块。在这种光模块中,热沉用作为光源的载体并且当光源运行时将热量从光源导出。
在机动车中或在机动车前照灯中为光模块提供的结构空间与机动车和机动车前照灯的类型极其相关。已知的是,不同机动车制造商使用非常不同地构造的机动车前照灯。
因此,将同一热沉装入不同机动车制造商的机动车光模块或机动车前照灯光模块中是非常困难的。由此,要研发的不同构造的热沉的数量以及成本大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并且提供一种热沉,其形状是可变的并且可匹配于机动车光模块的或机动车前照灯的预设的轮廓。
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借助于前述类型的热沉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紧固元件设置在网格中,其中配合元件在相应的底边上以均匀的间距相对于彼此设置,并且网格具有网格间距,其中网格间距大于配合元件之间的间距。
由此提高冷却板在基体上的布置可能性的数量。尤其,不同的,例如彼此分开构成的冷却板,可以在不同的位置中紧固在热沉上。为此,底边尤其彼此分开地构成。换句话说,各个冷却板不彼此一件式地构成,而是构成为彼此分开的单个部件。由此获得如下优点,即各个冷却板可在不同位置相对于彼此紧固在热沉的表面上。换句话说,各个冷却板可以在热沉的表面上沿一个方向,优选沿两个方向,沿着表面彼此错开地设置或紧固。由此,冷却板可以根据空间的限界或通过机动车光模块的形状的预设紧固在热沉上。由此可行的是,冷却板在基体上安装在不同位置从而将热沉在不同的结构空间情况下装入。基体和冷却板在此例如可以保持总是一样的,这降低了制造成本。
结合本发明,将“设置在网格中”这一表述理解为矩阵式的布置,例如在虚拟的二维的,优选均匀的,尤其正方形的网格的角点中的布置。
可以有利地提出,底边处于与基体的表面平行设置的平面中。
可以适宜的是,紧固元件和/或配合元件相同地构成。
此外,配合元件设置成优选沿着底边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一排时,获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ZKW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ZKW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97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