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工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79004.4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5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河奉宇;金正雨;卢泰英;李同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浦项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7/12 | 分类号: | B32B7/12;H01F41/02;C09J163/00;C09J133/00;B32B37/12;B32B37/06;H01F1/16;B32B15/18;B32B1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蒋洪之;王璇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工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工钢板,其包含位于电工钢板上表面的上表面粘合层;位于电工钢板下表面的下表面粘合层,上表面粘合层的铅笔硬度为F以下,下表面粘合层的铅笔硬度为H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工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工钢板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在电工钢板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形成不同种类的粘合层来确保优异的粘合性和表面特性。
背景技术
电工钢板是用作变压器、电动机和电气设备材料的产品,不同于重视机械特性等加工性的普通碳钢,电工钢板是一种重视电特性的功能性产品。所要求的电特性有低铁损、高磁通密度、高磁导率和高占空比。
电工钢板又分为取向电工钢板和无取向电工钢板。取向电工钢板利用被称为二次再结晶的异常晶粒生长现象在整体钢板中形成高斯织构({110}001织构),从而在轧制方向上具有优异的磁特性。无方向性电工钢板是在轧制板的所有方向上具有均匀的磁特性的电工钢板。
电工钢板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需要实施去应力退火(SRA),以改善冲裁加工后的磁特性,另一种是热处理所造成的成本损失大于SRA所带来的磁特性改善效果时,省略SRA。
另一方面,形成绝缘膜层是相当于产品的最终制造工艺的过程,除了通常抑制产生涡电流的电特性之外,还要求冲裁加工成预定形状后将它们堆叠在一起制作铁芯时抑制模具磨损的连续冲裁加工性、消除钢板的加工应力使磁特性恢复的SRA过程后铁芯钢板之间不会粘附的抗粘结性和表面附着性等。除了这些特性之外,还要求涂覆溶液的优异的涂覆操作性和混合后可长时间使用的溶液稳定性等。
另外,还知道有一种粘合涂层,可以粘合(连接)电工钢板,而不使用焊接、夹固、联锁等现有的连接方法。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工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工钢板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在电工钢板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形成不同种类的粘合层来确保优异的粘合性和表面特性。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工钢板,其包含位于电工钢板上表面的上表面粘合层和位于电工钢板下表面的下表面粘合层,上表面粘合层的铅笔硬度为F以下,下表面粘合层的铅笔硬度为H以上。
上表面粘合层包含羟基当量为1至10mgKOH/g的树脂,下表面粘合层包含羟基当量为15至20mgKOH/g的树脂。
上表面粘合层可包含重均分子量为15000至50000的树脂,下表面粘合层可包含重均分子量为1000至10000的树脂。
上表面粘合层还可包含3重量%以下的固化剂,下表面粘合层还可包含5至10重量%的固化剂。
上表面粘合层的铅笔硬度可为F以下,下表面粘合层的铅笔硬度可为H以上。
树脂可包含环氧树脂、硅氧烷树脂、丙烯酸树脂、酚醛树脂、苯乙烯树脂、乙烯基树脂(vinyl resin)、乙烯树脂(ethylene resin)、酯树脂和氨基甲酸酯(urethane)树脂中的一种以上。
固化剂可包含三聚氰胺固化剂、氨基甲酸酯固化剂、脂肪族多胺固化剂、改性脂肪族多胺固化剂、芳香族多胺固化剂和有机酸酐固化剂中的一种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工钢板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将上表面粘合组合物涂覆在电工钢板上表面上以形成上表面粘合层的步骤;将下表面粘合组合物涂覆在电工钢板下表面上以形成下表面粘合层的步骤,上表面粘合组合物包含羟基当量为1至10mgKOH/g的树脂,下表面粘合组合物包含羟基当量为15至20mgKOH/g的树脂。
上表面粘合组合物可包含重均分子量为15000至50000的树脂,下表面粘合组合物可包含重均分子量为1000至10000的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浦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浦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90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