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管路穿通导向结构的制冷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75646.7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9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A·福格尔;B·普夫洛姆;K·弗林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3/06 | 分类号: | F25D23/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芮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管路 导向 结构 制冷 器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器具,具有冷藏空间(1)、隔热层(4)和在冷藏空间(1)与隔热层(4)之间延伸的壁(9),还具有与壁(9)一件式地包围该壁(9)的开口(6)的管接头(12,24)。管路(5)穿过该管接头(12)延伸。弹性套筒(11,11’,11”,...)具有固定在管接头(12)的自由末端上的第一末端区段(15)和靠置在管路(5)上的第二末端区段(1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器具(尤其家用制冷器具),在所述制冷器具中,冷藏空间通过壁(典型是内部容器壁)与周围的隔热层分隔开,并且管路穿过壁的开口。常规地,通过这样的方式产生隔热层:将人造树脂在壁的背离于冷藏空间的那一侧上喷射到空腔中,并且让该人造树脂在该空腔中膨胀成型。在此,管路穿过该开口,如果该开口不充分地密封,则膨胀的泡沫材料可能会通过该开口进入到冷藏空间中。如果这发生的话,则必须定期地丢弃所涉及的器具,这是因为无法不留痕迹地清除进入的泡沫材料。此外,在开口不充分地密封的情况下,存在着这样的危险:湿气从冷藏空间进入到隔热层中并且妨碍其隔热作用。
背景技术
用于密封这种开口的已知技术是借助胶粘带将在壁上围绕开口成形的管接头以及将管路缠绕。这种技术要求大量的手工劳动,并且难以确保对湿气的密封性。替代胶粘带地,也可以使用丁基垫(Butylpad);固然,对于其在安装位置上的硫化,还需要另外的耗费时间的工作步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技术,该技术以最小的时间花费实现将开口可靠地密封。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一种制冷器具解决:该制冷器具包括:冷藏空间、隔热层和在冷藏空间与隔热层之间延伸的壁、与壁一件式地包围该壁的开口的管接头、穿过该管接头延伸的管路,根据本发明设有弹性套筒,该弹性套筒具有:固定在管接头的自由末端上的第一末端区段、以及靠置在管路上的第二末端区段。
为了防止套筒在装配期间与壁松脱(尤其在制冷剂管路必须移动穿过已经安装在壁上的套筒的情况下),套筒能够以形状锁合方式和/或通过粘接方式紧固在管接头上。
尤其是,如果套筒在事后才被推到已经安装好的制冷剂管路和管接头上,那么套筒与管接头之间的摩擦锁合可以是足够的。
为了确保套筒在泡沫化之前固定地与壁连接,使第一末端区段可以通过管接头弹性地扩宽。
这种形状锁合的锚固可以通过管接头或者第一末端区段的在开口的径向的方向上向外或向内突出的凸起部促成,所述凸起部被这二者中的相应另一构件的槽道所接收。
因此,当这种形状锁合的配合关系沿着管路仅仅在一个方向上起作用时,上述优选的构型就足够了。为此目的,管接头可以在壁的背离于隔热层的那一侧上延伸,并且第一末端区段可以具有槽道,该槽道接收管接头的背离于壁的至少一个末端。因此,可能的是,从冷藏空间的一侧出发,首先将套筒推入到开口中、倒扣在管接头的自由末端上,并且,然后从同一侧使管路移动穿过开口。在此施加到套筒上的拉力在大多情况下都加强了管接头嵌入到槽道中,但是不会导致泄漏。
为了使冷藏空间内部的管接头不会妨碍其它部件的附接,可以使该管接头成形在壁的突出到隔热层中的外翻结构(Ausstülpung)的底部上。
为了确保套筒密封地连接到管路上,套筒的第二末端区段应通过被推入其中的管路而弹性地扩宽。
第二末端区段可以成形为具有在套筒的纵向方向上保持相同的直径的管区段;因此确保了在第二末端区段的整个长度上与管路有效地密封接触。
为了使制冷剂管容易导入到套筒中,能够有帮助的是,管区段的整个内表面不是都靠置在管路上。因此,第二末端区段可以有利地具有至少一个从管区段的内表面伸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优选在内表面的整个圆周上延伸。
为了改善套筒的易弯性,该套筒可以具有波纹形的中间区段,在所述中间区段中,具有大横截面的区域和具有小横截面的区域相互交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未经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56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