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空调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58836.8 | 申请日: | 2019-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4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金子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H1/22 | 分类号: | B60H1/22;F25B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雪春;王维玉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调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进行制冷制热的车辆用空调系统。系统(10、20、30、40)包括:蒸汽压缩式热泵单元(HP),在制冷剂回路(RC)上至少具备压缩机(CP)、冷凝器(CD)、膨胀机构(EX)及蒸发器(EV);具备多个泵(PC、PH)及流道切换阀(TV1~8、V1~9)的盐水流道网(BC);以及车厢内空调单元(AC),包括风管(AD)及在其内部串联配置的多个车厢内热交换器(HXC1、HXC2),在盐水流道网上,盐水在冷凝器以及蒸发器中分别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多个车厢内热交换器中分别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在车厢外热交换器(HXE)中与车厢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当在不伴随除湿及除霜中任意一种的制冷或制热模式下动作时,盐水串联地贯穿流过多个车厢内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将利用与蒸汽压缩式热泵的制冷剂的热交换而被加热或者冷却的盐水(热媒)用作向车厢内送出的空气的加热源或冷却源并且能够高效地进行制热以及制冷的车辆用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空调系统,使用蒸汽压缩式热泵的车辆用空调系统已为公众所知。
这样的空调系统的热泵在制冷剂循环的回路上具备压缩机、车厢内热交换器、膨胀机构以及车厢外热交换器。通常在吸入车厢外或者车厢内的空气并调整了温度后将空气向车厢内送出的风管内,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串联配置有2个车厢内热交换器。
在制冷运转时,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入车厢外热交换器并散热(冷凝)后,经过膨胀机构,流入通常配置在风管内的上游侧部位的第一车厢内热交换器并吸热(蒸发),其后向压缩机回流。被吸入风管内的空气在第一车厢内热交换器中被制冷剂吸热由此被冷却,变成低温后向车厢内送出。
在制热运转时,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入通常配置在风管内的下游侧部位的第二车厢内热交换器并散热(冷凝)后,经过膨胀机构,流入车厢外热交换器并吸热(蒸发),其后向压缩机回流。被吸入风管内的空气在第二车厢内热交换器从制冷剂吸热由此被加热,变成高温后向车厢内送出。
此外,如果利用第一车厢内热交换器的吸热作用,将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则能够使含有的水分冷凝而将其除去,亦即除湿。此时,如果并用第二车厢内热交换器的散热作用,对变成露点温度以下的低温的空气适当地进行加热,则能够将除湿后的合适温度的空气向车厢内送出。即,在上述这样的空调系统中,通过并用第一车厢内热交换器的吸热作用与第二车厢内热交换器的散热作用,也能够进行除湿制冷运转、除湿制热运转。
在这样构成的空调系统中,通过使用电磁阀切换热泵的制冷剂回路,能够进行运转模式(制冷、制热、除湿制冷、除湿制热等)的切换。
但是,在这样的空调系统中,热泵的制冷剂回路变得复杂,为了运转模式的切换,需要复杂的控制。另外,制冷剂回路变得复杂的结果,造成其全长变长,因此除了导致应填充的制冷剂的量变多、重量增大以外,还导致制冷剂回路的压力损失变大、性能降低。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有如下的车辆用空调系统:代替利用热泵的制冷剂进行向车厢内送出的空气的加热或者冷却,利用通过与热泵的制冷剂的热交换而被加热或者冷却的盐水(热媒)进行向车厢内送出的空气的加热或者冷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空调系统具备蒸汽压缩式热泵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20)以及作为盐水的冷却水流动的回路。
在该空调系统中,在制冷运转时,在低温侧冷却水回路C1中流动的冷却水在热泵的蒸发器(冷却水冷却器14)中被冷却后,向室内空调单元26的冷却器(冷却器芯16)供给。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时,在高温侧冷却水回路C2中流动的冷却水在热泵的冷凝器(冷却水加热器15)中被加热后,向室内空调单元26的散热器(加热器芯17)供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6-3828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电控股株式会社,未经三电控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88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胺聚酯分散剂和制备方法
- 下一篇:分析细胞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