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片状发热体及发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55561.2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0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雅春;森冈孝至;萩原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20 | 分类号: | H05B3/20;B32B5/08;B32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利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片状 发热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状发热体(10),其具有多个金属线(22)隔开间隔排列而成的仿片状结构体(20),其中,金属线(22)具有芯线和金属被膜,所述芯线包含第一金属作为主成分,所述金属被膜设置在芯线的外侧且包含与第一金属不同的第二金属作为主成分,第一金属的体积电阻率为3.0×10supgt;‑6/supgt;[Ω·cm]以上且5.0×10supgt;‑4/supgt;[Ω·cm]以下,第二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34V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片状发热体及发热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具有多个金属线隔开间隔排列而成的仿片状结构体的片状发热体。该片状发热体可以用于例如进行发热的纺织品的材料、各种使物品发热的构件、以及发热装置的发热体。
作为用于发热体的用途的片,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具有仿片状结构体的片,所述仿片状结构体是体积电阻率R为1.0×10-7Ωcm~1.0×10-1Ωcm且沿一个方向延伸的多个线状体相互平行地隔开间隔排列而成的。对于该片而言,线状体的直径D与相邻的线状体彼此的间隔L的关系满足式:L/D≥3,且线状体的直径D、相邻的线状体彼此的间隔L和线状体的体积电阻率R的关系满足式:(D2/R)×(1/L)≥0.003(式中的D及L的单位为cm)。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了具有沿一个方向延伸的多个金属线隔开间隔排列而成的仿片状结构体的三维成型用发热片。该三维成型用发热片具有金属线的直径为7μm~75μm的仿片状结构体和设置在仿片状结构体的一个表面上的树脂保护层,设置在具有树脂保护层一侧的仿片状结构体的表面上的层的总厚度为金属线的直径的1.5倍~80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7-0863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2018-0973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将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发热片安装于电极而使其发热时,线状体或金属线与电极之间的连接部的电阻容易升高。线状体或金属线与电极之间的连接部的电阻升高时,有时与线状体或金属线连接的电极部位异常发热。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安装于电极而发热时能够减小金属线与电极之间的连接部的电阻的片状发热体、以及具有该片状发热体的发热装置。
解决课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提供一种片状发热体,其具有多个金属线隔开间隔排列而成的仿片状结构体,其中,所述金属线具有芯线和金属被膜,所述芯线包含第一金属作为主成分,所述金属被膜设置在所述芯线的外侧且包含与所述第一金属不同的第二金属作为主成分,所述第一金属的体积电阻率为3.0×10-6[Ω·cm]以上且5.0×10-4[Ω·cm]以下,所述第二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34V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片状发热体中,所述第二金属为选自金、铂、钯、银、铜及合金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作为所述第二金属的合金包含选自金、铂、钯、银及铜中的至少2种金属。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片状发热体中,优选所述第二金属的体积电阻率小于2.0×10-5[Ω·cm]。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片状发热体中,优选所述第一金属为钨或钼。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片状发热体中,优选所述金属线的直径为13μm以上且50μm以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片状发热体中,优选所述片状发热体具有粘接剂层,所述仿片状结构体与所述粘接剂层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琳得科株式会社,未经琳得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55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鼻部分和包括该鼻部分的患者界面装置
- 下一篇:喷雾剂产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