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金属部件的增材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38109.5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3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P·佩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105 | 分类号: | B22F3/105;B33Y10/00;B33Y50/02;B22F5/00;B28B7/00;B29C33/00;B29D30/06;B29L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于高瞻 |
地址: | 法国克莱***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金属 部件 制造 方法 | ||
1.三维金属部件(2)的增材制造方法,所述三维金属部件(2)具有至少一个整体式部分,所述三维金属部件(2)为用于在轮胎胎面中形成沟槽的薄片,所述薄片旨在插入于所述轮胎的固化模具中,金属部件(2)的该整体式部分包括称为“芯部”的内部部分(21),所述内部部分(21)被称为“壳部”的外部部分(22)包围,该方法包括借助于激光束(120)通过熔化使相继沉积的金属粉末层(C1、C2、Cx、Cy、Cn)相继凝固,并且在每个不同的相继粉末层中限定至少一个壳部区域(220)或至少一个被壳部区域(220)包围的芯部区域(210),所述壳部区域(220)构成待制造金属部件的所述壳部(22)的一部分,所述芯部区域(210)构成待制造金属部件的所述芯部(21)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通过用所述激光束(120)扫描来实现所述芯部区域(210)的熔化以形成具有相同宽度(L)的纵向焊道(211)并且通过用所述激光束(120)扫描来实现所述壳部区域(220)的熔化以形成纵向焊道(221),芯部区域(210)的所述纵向焊道(211)相互平行,并且以小于其宽度(L)的X%的距离(L2)彼此间隔开或者在小于其宽度(L)的X%的距离(L1)上重叠,壳部区域(220)的所述纵向焊道(221)具有相同宽度(L)并且与芯部的纵向焊道(211)的宽度相同,相互平行并且在大于其宽度(L)的X%的距离(L3)上重叠,X等于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用所述激光束(120)扫描来实现所述芯部区域(210)的熔化以形成相邻的纵向焊道(211),所述纵向焊道(211)以小于这些纵向焊道的宽度(L)的20%的距离(L2)彼此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用所述激光束(120)扫描来实现所述芯部区域(210)的熔化以形成纵向焊道(211),所述纵向焊道(211)在小于这些纵向焊道(211)的宽度(L)的20%的距离(L1)上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用所述激光束(120)扫描来实现所述壳部区域(220)的熔化以形成纵向焊道(221),所述纵向焊道(221)在大于这些纵向焊道(211)宽度(L)的30%且小于或等于60%的距离(L3)上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21)和所述壳部(22)在0.01 mm至0.40 mm之间的宽度上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粉末层(C1、C2、Cx、Cy、Cn)的至少一个芯部区域(210)包括至少两个区域(3i-4i、3i-4p、3p-4i、3p-4p),并且在这些区域中,用所述激光束(120)扫描至少一个给定区域,使得所述激光束(120)的位移矢量(121)相对于三角坐标系的取向角不同于在与所述给定区域相邻的区域中所述激光束(120)的位移矢量(121)的取向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粉末层(C1、C2、Cx、Cy、Cn)的至少一个壳部区域(220)包括至少两个区域(3i-4i、3i-4p、3p-4i、3p-4p),并且在这些区域中,用所述激光束(120)扫描至少一个给定区域,使得所述激光束(120)的位移矢量(121)相对于三角坐标系的取向角不同于在与所述给定区域相邻的区域中所述激光束(120)的位移矢量(121)的取向角。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3i-4i、3i-4p、3p-4i、3p-4p)是方形的并且以棋盘的形式布置,该棋盘包括至少两个称为“奇数”和“偶数”的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米其林集团总公司,未经米其林集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810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