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加使用省电特征的设备的电池性能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33264.8 | 申请日: | 2019-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6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A·巴克利;J·H·L·贝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罗利娜 |
地址: | 加拿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加 使用 特征 设备 电池 性能 | ||
本文中描述的是通过减少UE在活动时间中花费在用于监听移动始发(MO)数据传送或移动终止(MT)数据传送之后的寻呼消息的时间量,来增加用户设备(UE)的电池寿命的系统和方法。网络节点可以从UE接收消息,该消息包括该UE的标识符以及将活动时间计时器的持续时间设置为零的请求。网络节点可以确定UE是否可获得任何MT业务,并且向UE发送消息,该消息包括活动时间计时器的持续时间、或向UE指示MT数据是否正在等待传输的其他指示符。
背景技术
物联网(IoT)是嵌有电子、软件和传感器的设备的网络。IoT设备使得连接和通信能够收集并且交换用于智能应用和服务的数据。IoT设备包括能够进行IoT通信的智能电话、平板计算机、消费类电子产品、车辆、电机、以及传感器。当IoT设备通过无线网络耦合时,IoT设备被称为蜂窝IoT(CIoT)设备。在本申请中,CIoT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E)、终端设备(TE)、或移动设备(ME)。
为了增加CIoT设备的电池寿命,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版本12(Rel-12)中引入了被称为省电模式(PSM)的特征。PSM适用于许多通信标准,诸如3GPP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SM演进增强型数据速率(EDGE)无线电接入网(RAN)(GERAN)、3GPP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陆地RAN(UTRAN))、3GPP长期演进(LTE)、以及其他下一代(NG)通信标准,这些下一代通信标准包括第五代(5G)系统(5GS),其包括5G核心网(CN)以及例如NG-RAN。在UE与支持上述接入网络的CN之间控制并协商PSM。在演进分组系统(EPS)中,由演进分组核心(EPC)网络支持E-UTRAN。在5GS中,由5G CN支持NG-RAN。虽然接入层的协议终止于接入网络中,但是非接入层(NAS)的协议终止于核心网络中。NAS协议由移动性管理协议和会话管理协议组成。
处于PSM深度睡眠中的UE的功率消耗与被断电的UE类似,但是处于PSM深度睡眠中的UE仍然在网络上注册。处于PSM深度睡眠的UE在进入PSM深度睡眠时会终止监听或避免监测网络。例如,设备可以断电或禁用接收器,同时仍然与网络附着或与该网络注册。附加地,在断电期间保持的任何计时器和条件(例如,NAS级回退计时器)可以在PSM期间以相同方式应用。更进一步地,当UE在离开PSM深度睡眠之后需要监听/监测网络(例如,唤醒)以发送消息或数据时,无需UE发信号通知以附着、设置或重新设置分组数据网络(PDN)连接。在一些情况下,由于UE发送移动始发(MO)数据的需要或由于发送例如NAS移动性管理协议消息(例如,当使用EPS时,位置更新消息,诸如跟踪区域更新(TAU)消息)或其他NAS消息的需要,触发了从PSM深度睡眠到连接模式的转换。
目前,在完成数据传送之后,当UE从连接模式转换时,UE进入活动时间,在该活动时间中,UE在进入PSM深度睡眠之前监听寻呼消息。在监听寻呼(即,等待接收移动终止(MT)数据)时由UE所消耗的功率是显著的,尤其是当预计UE电池可以坚持多年时。计算表明:对于具有特定电池寿命的一种设备类别,在监听寻呼时所消耗的功率占总电池寿命的12%。在这点上,UE监听寻呼越频繁,所耗费的电池寿命就越长。在本文档内,PSM深度睡眠也可以会缩写为PSM或PSM模式。
由于存在与在每个会话(例如,连接模式)之后监听寻呼相关联的功耗影响,所以希望的是对于生成仅为MO的业务或主主要为MO业务(MMOT)、并且接收可容许延迟MT业务的UE而言,在每个会话后都无需监听寻呼。
发明内容
因而,存在如以下权利要求书所详述的方法、网络节点、以及用户设备UE。
附图说明
现在,为了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结合附图和具体实现方式,参考以下简要描述,其中相似附图标记表示相似部分。
图1是时间线的图,其图示了转换穿过不同模式的PSM使能的UE的传输时段和接收时段。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户设备架构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莓有限公司,未经黑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32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