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作辅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16710.4 | 申请日: | 201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6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小西真;松本圣矢;松本几代;幅崎昌平;岩井雄哉;森川史崇;宫地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A6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邓毅;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作 辅助 装置 | ||
1.一种动作辅助装置,其具有:
第1穿戴部件,其穿戴于人的身体的第1部位;
第2穿戴部件和第3穿戴部件,它们分别穿戴于所述身体的、隔着关节位于与所述第1部位相反的一侧的第2部位和第3部位;以及
动力产生机构,其一端与所述第1穿戴部件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2穿戴部件和所述第3穿戴部件连接,在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产生拉伸力,
所述动力产生机构具有:
绳状的第1动力传递部件,其与所述第2穿戴部件和所述第3穿戴部件连接;
第1滑动机构,其配置于所述第1穿戴部件与所述第2穿戴部件和所述第3穿戴部件之间的位置处,绕挂有所述第1动力传递部件中的第1部分与第2部分之间的第3部分,该第1部分与所述第2穿戴部件连接,该第2部分与所述第3穿戴部件连接;以及
致动器,其在(i)所述第1滑动机构与所述第1穿戴部件之间、或(ii)所述第1动力传递部件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1穿戴部件之间、或(iii)所述第1动力传递部件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2穿戴部件和所述第3穿戴部件之间产生所述拉伸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作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动力产生机构还具有:
第2滑动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2穿戴部件,绕挂有所述第1动力传递部件的所述第1部分;以及
第3滑动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3穿戴部件,绕挂有所述第1动力传递部件的所述第2部分,
所述致动器固定于所述第1穿戴部件和所述第1动力传递部件的所述至少一端,通过牵拉所述第1动力传递部件的所述至少一端,在所述第1动力传递部件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2穿戴部件和所述第3穿戴部件之间产生所述拉伸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作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动力产生机构还具有绳状的第2动力传递部件,该绳状的第2动力传递部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1滑动机构,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致动器,
所述第1动力传递部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2穿戴部件,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3穿戴部件,
所述致动器设置于所述第1穿戴部件,通过牵拉所述第2动力传递部件的另一端,在所述第1滑动机构与所述第1穿戴部件之间产生所述拉伸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作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动力产生机构还具有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配置于所述致动器与所述第2穿戴部件和所述第3穿戴部件之间,且具有贯通孔,所述第1动力传递部件贯穿于该贯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作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机构具有:
支承部,其支承所述身体的脊背侧;以及
突出部,其从所述支承部起向所述脊背侧突出,
所述贯通孔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突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作辅助装置,其中,
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所述突出部,
多个所述突出部分别具有所述贯通孔,
所述第1动力传递部件贯穿多个所述贯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作辅助装置,其中,
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所述支承部,
多个所述突出部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支承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动作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第1穿戴部件穿戴于作为所述第1部位的所述身体的躯干,
所述第2穿戴部件和所述第3穿戴部件分别穿戴于作为所述第2部位的右腿和作为所述第3部位的左腿,
所述动力产生机构配置于所述身体的脊背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作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第1滑动机构配置于所述身体的腰部,
所述致动器配置于所述第1滑动机构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671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