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取向电磁钢板及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07128.1 | 申请日: | 2019-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1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久保田猛;脇坂岳显;诸星隆;宫嵜雅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8/12;C21D9/46;C22C38/16;H01F1/147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共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86 | 代理人: | 张嵩;薛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向 电磁 钢板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无取向电磁钢板具有以下所示的化学组成:C:0.0030%以下;Si:2.00%以下;Al:1.00%以下;Mn:0.10%~2.00%;S:0.0030%以下,从由Mg、Ca、Sr、Ba、Nd、Pr、La、Ce、Zn以及Cd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总计为0.0015%~0.0100%;以Q=[Si]+2×[Al]-[Mn]表示的参数Q:2.00以下;Sn:0.00%~0.40%;Cu:0.00%~1.00%;且剩余部分:Fe及杂质;以R=(I100+I310+I411+I521)/(I111+I211+I332+I221)表示的参数R为0.8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取向电磁钢板及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8年2月16日在日本提交的特愿2018-026109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至此。
背景技术
无取向电磁钢板例如被用于电机的铁心,对于无取向电磁钢板,要求优异的磁特性例如高磁通密度。迄今为止提出了如专利文献1~9所公开的各种技术,但难以得到充分的磁通密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2-1335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5-14064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平6-05733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2002-24190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国特开2004-19721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国特开2004-332042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国特开2005-067737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国特开2011-140683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国特开2010-15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取向电磁钢板及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不使铁损劣化而可以得到更高的磁通密度。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是,弄清楚了:使化学组成、晶体取向的关系适宜是重要的。另外,还弄清楚了:该关系应在无取向电磁钢板的整个厚度方向上被维持。轧制钢板中的织构的各向同性一般在靠近轧制面的区域中较高,随着离开轧制面而降低。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9所述的发明中,在同一文献所公开的实验数据中表明随着织构的测定位置离开表层而织构的各向同性降低。本发明的发明者们认识到在无取向电磁钢板的内部,也需要良好地控制晶体取向。
在上述专利文献9中,在钢板的表层附近晶体取向集聚在立方取向(CubeOrientation)附近,与此不同,在钢板的中心层中γ-纤维织构发达。专利文献9说明了在钢板表层和钢板中心层之间织构大不相同是新特征。另外,通常如果将轧制钢板退火以使其再结晶,则在钢板的表层附近晶体取向集聚在立方取向即{200}及{110}的附近,在钢板中心层中γ-纤维织构即{222}发达。例如,在《冷轧条件对极低碳冷轧钢板的r值的影响》,桥本等,铁和钢,Vol.76,No.1(1990),P.50中示出了:在将0.0035%C-0.12%Mn-0.001%P-0.0084%S-0.03%Al-0.11%Ti钢以压下率73%冷轧后,以750℃进行3小时退火而得到的钢板中,相比于表层,板厚中心的(222)高,(200)低,(110)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71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