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2500421.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47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洋;周元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德捷力冷冻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8 | 分类号: | C21D1/18;C21D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宏德雨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6 | 代理人: | 李捷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高效 回风 结构 回火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部的制冷系统、加热系统和回风装置。制冷系统用于降低工件处理的温度;加热系统用于在工件回火时提供热量。其中,箱体内部设有用于放置深冷处理工件的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内设有进风口,且进风口两侧设有用于出风的出风。本实施例中的回风装置设置在箱体内,用于驱动箱体内部的空气流动,在工件进行回火处理时,回风装置将第一腔室内的气体流动形成循环气流,从而使得工件加热、受热均匀,此结构不仅提升了工件深冷回火处理的效率,且有效的提高部件的深冷回火处理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冷回火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
背景技术
深冷处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强化方法,通过不同的工艺编排能够取得增加材料精度、提升材料韧性、提高材料强度的作用,近年来来在工具、模具、刃具、发动机、变速箱零部件等钢铁部件行业以及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及其他贵金属材料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深冷工艺的不断发展,金属材料的深冷处理越来越普遍,一般深冷处理之后很多工件需要继续回火或时效处理,但是现有的深冷回火处理设备,在回火处理的过程中,存在设备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的工件生产效率低下,以及生产的工件质量较差的问题。
故需要提供一种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通过在箱体内设置加热系统以及制冷系统,使得该设备可进行均匀的加温操作以及降温操作,从而对工件进行深冷回火处理,在工件进行回火处理时,开启回风装置,将第一腔室内的气体流动形成循环气流,从而使得工件加热、受热均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多存在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以及各个部件的分布不够合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高效回风结构的深冷回火设备,其包括
箱体,
制冷系统,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降低工件处理的温度;
加热系统,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提供工件回火处理的热量;以及
回风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驱动所述箱体内部的气体移动;
其中,所述箱体内部设有用于放置深冷处理工件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两侧设有出风口,
所述回风装置包括:
风扇,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气体移动,所述风扇将气体从靠近所述设备门一侧吸入,再沿两侧的所述出风口排出,从而形成气体循环;以及,
导流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且包括竖直排列在所述出风口位置的若干第一导流板,若干所述第一导流板用于将所述风扇驱动的气体进行导向疏散。
沿所述风扇转动方向,若干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风扇两侧的第一组导流板以及第二组导流板,
所述第一组导流板,位于所述风扇沿所述第一腔室底端往所述第一腔室顶端转动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组导流板中,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数量与所述风扇的数量比例介于3:1~5:1之间,
所述第二组导流板,位于所述风扇沿所述第一腔室顶端往所述第一腔室底端转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组导流板中,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数量与所述风扇的数量比例介于1:1~3:1之间。
由于空气的重力以及密度作用,第一组导流板中的第一导流板,将风扇从第一腔室底端的往上循环的气体进行均匀分散,第二导流板中的第一导流板将从第一腔室顶端的往下循环的气体进行疏散,此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有序,不仅节省使用成本,而且保证良好的回风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德捷力冷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德捷力冷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5004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仪
- 下一篇:输送器和介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