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纯电动城市客车车身与底架连接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97647.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3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穗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广汽比亚迪新能源客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77 | 分类号: | B62D33/077 |
代理公司: | 广州文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5 | 代理人: | 池学化 |
地址: | 5109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动 城市 客车 车身 底架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纯电动城市客车车身与底架连接的装置,包括螺钉头、连接杆、第一螺纹、第一固定杆、挡板、支撑杆、连接柱、第二螺纹、第二固定杆、钉套和钩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固定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挡板,第二固定杆套接钉套,钉套的内壁固定连接钩环,从而使钉套上的钩环在移动的时候被挡板卡柱,并且在钉套继续向螺钉头的方向移动的时候,挡板被钩环带动着向上弯曲,然后使挡板挡在钉套的底端,并利用气动环槽铆钉枪将支撑杆拉紧,直至支撑杆和第一固定杆的连接处断裂为止,并且在挤压挡板的时候,挡板与钉套的底端更为紧密,从而使挡板将钉套挡住,防止车身和底架之间松动,从而有利于车身和底架之间更好的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纯电动城市客车车身与底架连接的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客车车身骨架主要采用钢材料,对于新型材料在客车骨架上的应用较少,随着技术的进步,铝合金在客车车身骨架制造上比重日益增加。相比钢材料,锅合金具有更大的轻量化潜力,但是制造成木高、成型工艺要求高、连接工艺耍求复杂等问题仍制约着铝合金在整车制造上的应用。对客车车身通过合理的优化设计,在保证铝合金车身结构与钢材车身结构有着同等的刚度以及强度的前提下,可使质量减轻了三分之一以上。随着客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铝合金在客车车身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铝合金已经成为了客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
然而,传统的客车车身和底架通过螺栓铆接而成,从而容易在行驶的时候,特别是行驶在比较颠簸的路面上的时候,车身和底架在震动的时候,容易造成螺栓的松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纯电动城市客车车身与底架连接的装置,在将钉套固定在螺钉上的过程中,会使螺钉的底端出现挡板,进一步防止钉套从螺钉上脱离,从而有利于使钉套和螺钉更好的固定,防止车身和底架松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纯电动城市客车车身与底架连接的装置,包括螺钉头,所述螺钉头固定连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背离所述螺钉头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挡板,所述支撑杆背离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侧壁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二固定杆套接钉套,所述钉套的内壁固定连接钩环,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钉套之间螺纹连接。
优选的,为了使所述挡板更好的抵住所述钉套,便于所述钉套的固定,所述挡板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挡板均匀的分布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侧壁。
优选的,为了对所述挡板进行固定,并且方便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支撑柱之间的分离,所述挡板固定连接加固杆,所述加固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底端。
优选的,为了便于所述钩环将所述挡板进行弯曲,从而使所述挡板将所述钉套的底端进行阻挡,从而使车身和底架更好的固定,所述挡板的截面呈倒“L”结构,所述挡板和所述连接柱之间存在缝隙。
优选的,为了增加和物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更好的使车身和底架的固定,所述钉套的顶端固定连接凸块,所述凸块呈环形结构,所述凸块的外直径大于所述钉套的外直径。
优选的,为了防止所述钩环撞击所述第二螺纹,使所述钩环损坏,从而影响所述钩环和所述挡板的配合使用,所述凸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抵触所述第二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第一固定杆的外壁固定连接的挡板,第二固定杆套接钉套,钉套的内壁固定连接钩环,从而使钉套上的钩环在移动的时候被挡板卡柱,并且在钉套继续向螺钉头的方向移动的时候,挡板被钩环带动着向上弯曲,然后使挡板挡在钉套的底端,并利用气动环槽铆钉枪将支撑杆拉紧,直至支撑杆和第一固定杆的连接处断裂为止,并且在挤压挡板的时候,挡板与钉套的底端更为紧密,从而使挡板将钉套挡住,防止车身和底架之间松动,从而有利于车身和底架之间更好的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广汽比亚迪新能源客车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广汽比亚迪新能源客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976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电路板
- 下一篇:卡扣装配到位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