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自动行走设备的导航模组模块及自行走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0989.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58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承;周国杨;薛玉雷;刘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苏美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1/26 | 分类号: | G01C21/26;F16F15/02;F16F15/08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葛胜非;毛禾枫 |
地址: | 210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自动 行走 设备 导航 模组 模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动行走设备的导航模组模块,导航模组模块与自行走设备相互独立,所述导航模组模块可拆卸地安装在自行走设备上。模块化的产品便于组装,共用性高,可整体布局在任意自动行走设备上,降低了研发投入时间,降低设计风险,同时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自动行走设备的导航模组模块及自行走设备。
背景技术
导航系统已经开始应用于智能自行走设备行业,以实现自行走设备的无边界线功能。自行走设备通过路径规划,导航系统实现在设定的范围内自动工作。
对于导航系统的应用,通常采用RTK+IMU的形式来实现自行走设备的精准定位,但是,由于自行走设备在工作状态时,电机的高速转动时带来高频的震动,会影响到IMU的工作,从而影响定位的精确性,通常解决这个问题使用高频信号采样,然后再数字滤波,最后低频输出的方式来减弱或者去除震动带来的影响。
此外,现有导航装置安装在智能自行走设备的内部,安装导航装置或更换导航装置需要拆开自行走设备,破坏了自行走设备的密封性,同时也不便于安装导航装置。同时,在开发类似新的自行走设备时,所有相关的硬件布局,结构空间等都需要重新规划设计,产品的重复利用率低,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与自行走设备相对独立设置的导航模组模块及自行走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自动行走设备的导航模组模块,导航模组模块与自行走设备相互独立,导航模组模块可拆卸地安装在自行走设备上。
可选的,导航模组模块通过减震装置设置在自行走设备壳体7上。
可选的,减震装置设置在导航模组模块6和自行走设备壳体7之间。
可选的,导航模组模块包括模组上壳体、模组下壳体、天线和导航主板,天线安装在导航模组模块内部,导航主板安装在导航模组模块内部,模组上壳体安装在模组下壳体上。
可选的,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减震装置中部的减震装置本体5.1,减震装置本体5.1位于导航模组模块6和自行走设备壳体7之间。
可选的,减震装置本体5.1的上端面抵接在导航模组模块6的下底面上。
可选的,减震装置本体5.1为中空结构,且为弹性材料。
可选的,减震装置还包括固定卡位5.3、止位挡5.2和延伸端5.4,固定卡位5.3设置在减震装置本体5.1的上端,延伸端5.4设置在减震装置的上端端部,止位挡5.2设置在固定卡位5.3和延伸端5.4之间。
可选的,止位挡5.2和减震装置本体5.1分别位于模组下壳体的两侧,止位挡5.2和减震装置本体5.1分别位于自行走设备壳体7的两侧。
可选的,固定卡位5.3为中空圆柱体;延伸端5.4为中空圆柱体;延伸端5.4的直径小于固定卡位5.3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模组下壳体或模组上壳体设置有模组壳体安装孔,自行走设备壳体7上设置有壳体安装孔7.1,所述减震装置通过模组壳体安装孔安装在模组下壳体或模组上壳体上,减震装置通过壳体安装孔7.1安装在自行走设备壳体7。
可选的,所述模组下壳体或模组上壳体设置有模组壳体安装孔,自行走设备壳体7上设置有壳体安装柱7.2,所述减震装置通过模组壳体安装孔安装在模组下壳体或模组上壳体上,减震装置通过壳体安装柱7.2安装在自行走设备壳体7上。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自动行走设备,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项的用于自动行走设备的导航模组模块。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苏美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苏美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09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配发动机后端板的螺栓自动组装设备
- 下一篇:一种厂房钢结构的喷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