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尾虹雉育雏圈舍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7053.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1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陈黎;邓江宇;马红;侯燕;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主分类号: | A01K31/00 | 分类号: | A01K31/00;A01K31/04;A01K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汇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4 | 代理人: | 韩晓银 |
地址: | 6257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尾虹雉 育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尾虹雉育雏圈舍,包括底基、底板、墙体、集风斗和清扫机构,所述底基的顶端固定有底板,且底板顶端的一侧固定有饲料槽,并且饲料槽一侧的底板顶端安装有隔板,隔板的内部设置有间隔门,所述底板外侧的底基顶端固定有墙体,且墙体的顶端固定有舍顶,并且墙体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清扫机构,所述墙体两侧的外壁上皆镶嵌有通风板,所述舍顶顶部的内壁上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底端皆安装有等间距的风扇,并且风扇一侧的固定杆底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圈舍内粪便清理时的便捷性,实现了圈舍内温度的调节功能,而且减少了圈舍内细菌和病菌的滋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尾虹雉繁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尾虹雉育雏圈舍。
背景技术
绿尾虹雉是一种属鸡形目雉科的大型鸟类,只在我国有分布,种群数量稀少,濒危程度较高,绿尾虹雉是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中的伞护种,因此绿尾虹雉的培育的繁殖工作十分重要。由于栖息地破坏和非法捕猎,绿尾虹雉的自然生长和自然繁育受到极大的威胁。而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我们国家便开始了绿尾虹雉的育雏工作,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育雏工作一直进展缓慢,因此绿尾虹雉也被喻为是世界上最难饲养的鸟类之一。直到近些年绿尾虹雉的人工繁殖工作才得到较大的进展。
在保护区进行绿尾虹雉育雏的人工繁育工作时需要使用育雏圈舍,现今市场上的此类育雏圈舍种类繁多,但是很少用专门设计用于绿尾虹雉育雏的人工繁育圈舍,发明人通过对现有的圈舍研究发现,目前的圈舍具有以下技术问题:
(1)现有的此类育雏圈舍在使用时需要饲养员定期手动对圈舍内的粪便进行清理,清理操作不便并且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粪便异味难闻,给饲养员育雏工作带来困扰;
(2)现有的育雏圈舍在使用时不便于对圈舍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因而难以给绿尾虹雉提供一个生长的最佳室温;
(3)现有的此类育雏圈舍在使用时圈舍通常为密封结构,不便于圈舍的通风换气,因而容易使使得潮湿的圈舍内滋生细菌和病菌,不利于绿尾虹雉的健康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尾虹雉育雏圈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育雏圈舍在使用时圈舍内的粪便清理不便,圈舍内的温度难以调节和圈舍不便于通风换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尾虹雉育雏圈舍,包括底基、底板、墙体、集风斗和清扫机构,所述底基的顶端固定有底板,且底板顶端的一侧固定有饲料槽,并且饲料槽一侧的底板顶端安装有隔板,隔板的内部设置有间隔门,所述底板外侧的底基顶端固定有墙体,且墙体的顶端固定有舍顶,并且墙体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清扫机构,所述墙体两侧的外壁上皆镶嵌有通风板,所述舍顶顶部的内壁上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底端皆安装有等间距的风扇,并且风扇一侧的固定杆底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固定杆下方的舍顶内壁上固定有电热丝,且舍顶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镂空板,所述墙体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门体,且门体一侧的墙体外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外侧的底基顶端设置有集污槽,且集污槽内部的拐角位置处皆设置有排污口。
优选的,所述墙体两侧的底基顶端皆设置有卡槽,卡槽的内部设置有挡板,挡板的顶端延伸至卡槽的外部,且挡板上方的墙体外壁上皆设置有安装槽,并且安装槽的内部皆固定有伸缩杆,伸缩杆的输出端与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下方的舍顶内壁上固定有集风斗,集风斗与风扇相互配合,且集风斗的底端皆固定有等间距的排风管,排风管的顶端与集风斗相连通,排风管的底端延伸至顶板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清扫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推板、清扫刷体和气缸,底板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推板。
优选的,所述推板的底端固定有清扫刷体,且推板位置处的底基内壁上安装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与推板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未经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70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