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推环式顶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27924.0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38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罗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易德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528231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压铸 模具 推环式顶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推环式顶出结构包括:动模模板,动模模板上端中心设有型芯结构,所述型芯结构包括下底座和筒状凸模,顶出机构,顶出机构包括顶出环、顶针安装板、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顶出环式的顶出机构,与产品接触面大大增加,使得产品和渣包整盘顶出,隔绝了顶针与铝料的直接接触,顶针的温度因此得到了稳定控制,防止出现顶针拉伤、卡死现象,顶出受力更加均匀,完完全全解决了顶出时损坏产品或顶出力不够的问题,减少了暂停生产次数,由此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推环式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在压铸生产中,模具的顶出结构设计往往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脱模效率,间接影响到了压铸的生产效率。压铸生产的产品品类繁多,每种产品都具有相对的不一样的特性,应对不同产品,模具的顶出机构是五花八门的。
在产品成型顶出过程中,长型筒状产品如果采用上下式分模方式,顶出往往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因为筒状结构的产品留给接触顶针的横截面积往往不大,使用顶针的大小受到了限制。使用的圆顶针过小,面对大重量的产品时,顶针的支撑力不足容易变弯;如果使用异型扁顶,由于扁顶顶部的横截面积小,接触面的受力巨大,很容易出现顶凹、顶裂产品的现象,再则扁顶针的加工难度大,也间接影响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出稳定均匀,不损坏产品,提高顶出效率用于压铸模具的推环式顶出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推环式顶出结构,包括:动模模板,所述动模模板上端中心设有型芯结构,所述型芯结构包括下底座和筒状凸模,所述下底座中心开设有阶梯沉槽,所述筒状凸模垂直连接在所述阶梯沉槽中心,所述动模模板下端两侧通过导柱连接有垫块,所述垫块下端连接有底板;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出环、顶针安装板、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所述顶出环滑动套设在所述筒状凸模上并位于所述阶梯沉槽中,所述顶针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垫块之间并位于所述底板上表面,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二顶针均间隔分布安装在所述顶针安装板上,所述第一顶针的上端穿过所述动模模板和所述下底座与所述顶出环下端面相连,所述第二顶针的上端穿过所述动模模板和所述筒状凸模,并且所述第二顶针的上端与所述筒状凸模的上端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型芯结构镶嵌设置在所述动模模板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筒状凸模底部与所述下底座通过螺丝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垂直设置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穿过所述顶针安装板与所述动模模板的下端面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顶针安装板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顶针压板和顶针底板,所述顶针压板的四个角上均设有滑动穿设在所述动模模板上的顶出复位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针的直径大于第二顶针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顶出环式的顶出机构,与产品接触面大大增加,使得产品和渣包整盘顶出,隔绝了顶针与铝料的直接接触,顶针的温度因此得到了稳定控制,防止出现顶针拉伤、卡死现象,顶出受力更加均匀,完完全全解决了顶出时损坏产品或顶出力不够的问题,减少了暂停生产次数,由此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顶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易德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易德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279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柜式空气净化器净化消毒结构
- 下一篇:一种饮品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