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氮共渗杆表面处理保护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06923.8 | 申请日: | 201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7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乔琛;张炼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力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32 | 分类号: | C23C8/32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张杰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氮共渗杆 表面 处理 保护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氮共渗杆表面处理保护工装,包括固定结构和轮叶结构,固定结构由下固定盘和上固定盘组成,上固定盘位于下固定盘正上方,下固定盘上端面中部设有下托槽,上固定盘下端面中部设有上托槽,上固定盘两侧设有上连接柄,轮叶结构由下安装圆环、上安装圆环和叶片组成,上安装圆环位于下安装圆环正上方,叶片设有多个,叶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安装圆环和下安装圆环固定连接,有益效果是:工件放置在下固定盘和上固定盘之间,工件转动时,可提高工件表面受热均匀,保证质量,叶片转动促进碳氮共渗炉内部的渗剂流动,带有搅拌作用,从而促进碳氮共渗炉内部渗剂分布均匀,从而提高工件碳氮共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氮共渗杆表面处理保护工装,属于碳氮共渗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作氰化,目前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氮碳共渗应用较广,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在各种金属杆工件(如:活塞杆)制作过程中,需要对杆体表面进行碳氮共渗处理,但是碳氮共渗存在很多缺陷,碳氮共渗炉内部炉温不均会导致工件表面局部炭黑或结焦,致使工件性能不均,碳氮共渗炉内部渗剂分布不均,导致渗层深浅不一,严重影响工件生产合格率,需要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氮共渗杆表面处理保护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碳氮共渗炉内部炉温不均会导致工件表面局部炭黑或结焦,致使工件性能不均,碳氮共渗炉内部渗剂分布不均,导致渗层深浅不一,严重影响工件生产合格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氮共渗杆表面处理保护工装,包括固定结构和轮叶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由下固定盘和上固定盘组成,所述上固定盘位于下固定盘正上方,所述下固定盘上端面中部设有下托槽,所述上固定盘下端面中部设有上托槽,所述上固定盘两侧设有上连接柄,所述轮叶结构由下安装圆环、上安装圆环和叶片组成,所述上安装圆环位于下安装圆环正上方,所述叶片设有多个,所述叶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安装圆环和下安装圆环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盘两外侧通过下连接柄与下安装圆环内侧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柄的外端与上安装圆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下托槽内部设有下托板,所述下托板下端面通过弹簧与下托槽弹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上连接柄的外端设有连接孔,所述上安装圆环的上端面两侧均焊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穿过连接孔且螺纹柱上端螺纹连接有蝶形螺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下固定盘的下端面中部设有连接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下固定盘、上固定盘、下安装圆环和上安装圆环的圆心同轴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叶片均匀分布在上安装圆环和下安装圆环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工件放置在下固定盘和上固定盘之间,工件转动时,可提高工件表面受热均匀,保证质量。
2、叶片转动促进碳氮共渗炉内部的渗剂流动,带有搅拌作用,从而促进碳氮共渗炉内部渗剂分布均匀,从而提高工件碳氮共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标示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托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固定盘下端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力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力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069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焰复合机用物料收卷机构
- 下一篇:一种连续式碳氮共渗淬火炉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