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的接线盒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8672.5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01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得润汽车部件(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8 | 分类号: | H02G3/08;H02G3/14;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7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接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的接线盒,包括接线盒上盖和接线盒下盖,所述接线盒上盖与接线盒下盖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接线盒上盖的前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杆,所述接线盒下盖的前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在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相邻端均固定设置有弯折块,两个弯折块相配合;通过设计第一固定杆、铁筒和第二固定杆,沿着第一固定杆推动铁筒,当铁筒与第一磁铁环相吸附时,即可打开接线盒,当铁筒与第二磁铁环相吸附时,即可实现对接线盒的锁定,相比较传统的卡扣连接,接线盒的打开关闭更加便捷,方便操作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的接线盒。
背景技术
汽车电路与其他家用以及工业电器电路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汽车车内空间有限、以及整洁、防水防污、防电磁干扰、防连接错误等要求的原因,汽车线束以及电器连接件、线束走向都不能一目了然,接插件大小形状也是各不相同,导致汽车电路的测量检修很不方便,而通过接线盒可以找到合适的引线将信号引出,方便与测量设备连接,方便操作。
现有的汽车线束的接线盒,存在接线盒通过卡扣开关进行锁定,卡扣至少设置有两个,在开关接线盒时需要打开或关闭所有的卡扣,操作较为麻烦,不便于接线盒的快速打开和关闭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的接线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的接线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汽车线束的接线盒,存在接线盒通过卡扣开关进行锁定,卡扣至少设置有两个,在开关接线盒时需要打开或关闭所有的卡扣,操作较为麻烦,不便于接线盒的快速打开和关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的接线盒,包括接线盒上盖和接线盒下盖,所述接线盒上盖与接线盒下盖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接线盒上盖的前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杆,所述接线盒下盖的前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在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相邻端均固定设置有弯折块,两个弯折块相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磁铁环和第二磁铁环,且第一固定杆的外表面滑动设置有铁筒,所述铁筒与第二固定杆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铁筒的外表面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内表面固设有橡胶凸起,所述铁筒的外表面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橡胶凸起的端部滑动嵌入通孔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均为六棱柱固定杆,所述铁筒为内六角铁桶,所述六棱柱固定杆与内六角铁桶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接线盒上盖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入设置有标签插盒,所述标签插盒为透明盒。
优选的,所述接线盒上盖和接线盒下盖的内表面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接线盒上盖的内表面两侧固定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设置有两个挡板,且滑杆的外表面滑动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与两个挡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弯折块的端部开设有倒角。
优选的,所述接线盒上盖和接线盒下盖背离铁筒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通过胶水粘合固定有软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第一固定杆、铁筒和第二固定杆,沿着第一固定杆推动铁筒,当铁筒与第一磁铁环相吸附时,即可打开接线盒,当铁筒与第二磁铁环相吸附时,即可实现对接线盒的锁定,相比较传统的卡扣连接,接线盒的打开关闭更加便捷,方便操作使用。
(2)通过设计带有橡胶凸起的橡胶套,握持橡胶套即可增大铁筒与第一固定杆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避免铁筒滑动,设置六棱柱固定杆与内六角铁桶,避免铁筒转动,便于握持,设置挡板、滑杆和复位弹簧,对接线盒上盖内部引线进行限位阻挡,避免开盖时掉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得润汽车部件(重庆)有限公司,未经得润汽车部件(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86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