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立式机床的阀体多工位夹持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86636.5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65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晟(常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8 | 分类号: | B23Q3/08 |
代理公司: | 常州信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2 | 代理人: | 袁程斌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立式 机床 阀体 多工位 夹持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零部件的生产辅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立式机床的阀体多工位夹持工装;适用于立式机床的阀体多工位夹持工装,其包括与机床工作台连接的工装底座,工装底座的上表面设有中空的方形的夹具柱体,其特征在于:位于夹具柱体相对应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位于夹具柱体的底部设有第三夹持部件;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立式机床的阀体多工位夹持工装,夹持工装的各个表面分别设有夹持部件,能一次对多个工件进行装夹,且第一加持部件、第二夹持部件以及第三夹持部件所夹持的工件的表面不同,使得一次装夹能够完成多个工件的不同表面的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零部件的生产辅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立式机床的阀体多工位夹持工装。
背景技术
汽车复合转向系统同时采用液压助力和电动助力为转向系统提供助力,既保留了液压系统的优良路感,又具有电动助力转向能耗较低的优点,同时,两套转向系统的结合也弥补了两者助力范围较小这一缺点,因此,在节能环保与驾驶感受的双重要求下,汽车复合转向系统将是未来客车、货车的理想助力选择。
液压助力的阀体的每个表面都要进行加工,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单工位夹具,每加工一个零部件需要进行5次装夹,生产的效率得不到保障,且工人的来动量也大,存在很多次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立式机床的阀体多工位夹持工装,夹持工装的各个表面分别设有夹持部件,能一次对多个工件进行装夹,且第一加持部件、第二夹持部件以及第三夹持部件所夹持的工件的表面不同,使得一次装夹能够完成多个工件的不同表面的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适用于立式机床的阀体多工位夹持工装,其包括与机床工作台连接的工装底座,工装底座的上表面设有中空的方形的夹具柱体,其特征在于:位于夹具柱体相对应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位于夹具柱体的底部设有第三夹持部件。
所述的第一夹持部件包括与夹具柱体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夹具底板,第一夹具底板上设有对工件背面进行定位支撑的多个背面定位柱,位于背面定位柱的下方的第一夹具底板上设有对工件底面进行支撑和定位的第一底面定位块,第一底面定位块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底面定位柱,位于背面定位柱的左侧的第一夹具底板上设有第一侧面定位块,第一侧面定位块的侧面设有第一侧面定位柱,位于第一夹具底板右侧的夹具柱体的表面设有第一右侧夹紧单元,位于第一夹具底板上方的夹具柱体的表面设有第一上侧夹紧单元。
上侧夹紧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夹具柱体上的上夹紧气缸,上夹紧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U型夹套,U型的夹紧块通过销轴连接在U型夹套的槽口内。
所述的第二夹持部件包括与夹具柱体表面连接的第二夹具底板,第二夹具底板设有呈三角状布置的工件背面定位柱,所述第二夹具底板的表面还对称设有定位销,位于第二夹具底板的下方的夹具柱体的表面设有下承托块,下承托块的上表面设有下定位柱,位于第二夹具底板右侧的夹具柱体的表面设有右承托块,靠近第二夹具底板的右承托块的表面设有右定位柱,位于第二夹具底板左侧的夹具柱体的表面设有左侧夹紧单元,位于第二夹具顶板上方的夹具柱体的表面设有上侧夹紧单元。
所述的第三夹持部件包括固定在夹具柱体上端面的夹紧支架,位于夹紧支架两侧的夹具柱体的上端面设有上夹紧底板,上夹紧底板上设有对工件进行支撑的多个上支撑柱以及上定位销,位于夹紧支架的上侧设有对放置在上夹紧底板上的工件进行夹紧的上夹紧单元。
所述的夹具柱体的侧面设有与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加持部件配合使用的旋转压紧组件,旋转压紧组件用于未加工为的工件的辅助固定,所述的旋转压紧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夹具柱体上的旋转压紧气缸,旋转压紧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压紧板,压紧板上设有压紧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晟(常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京晟(常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866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便携式恒定负压吸引引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切割用管件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