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慧路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48820.0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6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东;杜召华;杨席;罗忠俭;朱溢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S19/14;E01F9/615;E01F9/6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康宁宁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慧路锥系统,该系统包括置于施工现场的若干智慧路锥灯单元、控制终端、便携式报警装置、云平台以及地图服务器,其中,智慧路锥灯单元设置于选定区域的外轮廓线上,与控制终端通过射频无线连接,而便携式报警装置也与控制终端通过射频无线连接,控制终端和云平台通过GPRS网络连接,云平台与地图服务器通过公网连接;智慧路锥灯单元在使用时测得的数据传送给控制终端,控制终端反馈控制智慧路锥灯单元和便携式报警装置,同时,控制终端通过GPRS将数据上传给云平台,以便云平台的管理,云平台通过公网将数据发送给地图服务,以便导航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的智能辅助设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能有效增加道路作业安全,减少道路拥堵的智慧路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需求日益增加,道路施工养护的频率也不断升高,道路车流量日益更加。道路安全和道路拥堵情况成为了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
目前传统的施工作业或者道路执法,都需要通过路锥来进行安全辅助,路锥又称交通锥形标、锥形路标,主要用于放置在道路中间、危险地区和道路施工地段,其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安全设备,主要用于临时分隔车流、引导交通,也可以与路栏、栅栏或者提示带配合,用以阻挡或分隔交通流或者指引车辆绕过危险路段,另外,也可以在施工区域外侧设置来保护施工现场设备和人员;传统路锥大多是带有反光标志的锥形筒,这种锥形筒识别度低,特别是在夜晚或者雨雾天这种能见度低的天气,驾驶员无法及时发现,无法给驾驶员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也不能及时提醒现场施工执法人员,因此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另外,现有常见的路锥组合也无法显示出道路的施工方式和施工状态,导致驾驶员无法作出相应的调整,只能进行简单的避让和减速,极易造成施工区域的交通堵塞和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慧路锥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慧路锥系统,包括若干智慧路锥灯单元、控制终端、便携式报警装置、云平台以及地图服务器,其中,所述智慧路锥灯单元用于在选定区域的外轮廓线上进行包绕放置,其每个智慧路锥灯单元结构一致,均包括主动照明装置、车速感应装置、GPS模块以及MCU控制单元,智慧路锥灯单元通过主动照明装置常亮或者频闪来向来车发布道路提示信息,通过车速感应装置来获取车道内来车的车速,GPS模块用于获取智慧路锥灯单元的坐标和位置信息,而MCU控制单元则用于控制主动照明装置,并接收和处理车速感应装置的输入信息;所述控制终端设置于选定区域内,与智慧路锥灯单元通过射频组件进行通讯连接,并通过与不同的智慧路锥灯单元的MCU控制单元进行通讯来对智慧路锥灯单元中的主动照明装置进行控制;所述控制终端与由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的所述便携式报警装置通过射频组件进行通讯连接;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智慧路锥云平台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并通过所述智慧路锥云平台与所述地图服务器通过公网连接。
在工作状态下,智慧路锥灯单元,通过车速感应装置实时获取来车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通过射频组件传送给控制终端,控制终端根据来车的数据信息判断来车的恶意性,并根据预设值反馈控制智慧路锥灯单元进行警示,当判断来车具有冲击区域的恶意性时,控制终端控制智慧路锥灯单元进行灯光报警,并同时向便携式报警装置发送报警信号;在智慧路锥灯单元的整个工作过程中,智慧路锥灯单元的实时工作状态也会通过无线网络向智慧路锥云平台进行上传,而任何具有授权的远程设备均能通过访问智慧路锥云平台进行远程数据查看以及管理,同时,智慧路锥云平台通过公网将数据发送给地图服务器,以通过地图服务器向带联网功能的地图软件进行实时状态广播。
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智慧路锥灯单元中的主动照明装置为LED灯组。
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智慧路锥灯单元中的主动照明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同频闪烁来实现道路示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8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