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心向心流束管式水床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42337.1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36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卢健;王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聚拓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6 | 分类号: | B01J8/06;B01J12/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崔立青 |
地址: | 210048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向心 流束管式 水床 反应器 | ||
1.离心向心流束管式水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该壳体内设置有径向分布器,该壳体包括筒体、安装在筒体的上端的上封头和安装在筒体的下端的下封头;
该径向分布器包括内径向筐和套设在该内径向筐的外侧的外径向筐,该外径向筐与筒体之间具有一环隙,一触媒盖板安装在内径向筐与外径向筐的顶部,一触媒支撑板安装在内径向筐与外径向筐的底部;该内径向筐、外径向筐、触媒盖板以及触媒支撑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为反应区;
在该反应区内设置有换热管,该换热管的上端向上连通安装在上封头上的出水管,该换热管的下端向下连通安装在下封头上的进水管;
该内径向筐包括进气部和连接在该进气部的下侧的排气部,该进气部向上连通安装在上封头上的主反应气入口管,该排气部向下连通安装在下封头上的反应气出口管;该进气部的内腔与排气部的内腔互不连通;
该进气部上设置有连通进气部的内腔与反应区之间的第一气流通道;
该排气部上设置有连通排气部的内腔与反应区之间的第二气流通道;
该外径向筐上设置有连通反应区与环隙之间的第三气流通道;
一经过进气部与排气部的连接处的虚拟水平面将反应区分割为上反应区和下反应区;
在该上封头上设置有副反应气入口管;
该主反应气入口管用于第一反应气进料,该副反应气入口管用于第二反应气进料,且第二反应气的进气压力大于第一反应气的进气压力,以第一反应气和第二反应气的总量为基础,第一反应气的占比为55-65wt%;
该第一反应气能够经主反应气入口管进入到进气部,然后由进气部进入到上反应区进行反应,形成部分反应气,该部分反应气能够沿径向穿过外径向筐进入到环隙内;该第二反应气能够经副反应气入口管进入到环隙内,与部分反应气混合后形成为混合反应气,该混合反应气能够穿过外径向筐进入到下反应区内进行反应,然后进入到排气部内,经反应气出口管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向心流束管式水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该进气部包括第一控制筒、外套在该第一控制筒外侧的第一侧向喷射筒、以及外套在该第一侧向喷射筒外侧的第一筛网筒;在该第一控制筒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该第一侧向喷射筒包括第一侧向喷射筒体,在该第一侧向喷射筒体开设有若干第一布气孔,对应于至少一个第一布气孔,在该第一侧向喷射筒体上设置有第一侧向喷射板,在该第一侧向喷射筒体的径向方向上,该第一侧向喷射板至少部分覆盖所对应的第一布气孔、且与第一侧向喷射筒体之间具有连通第一布气孔的第一侧隙;在第一筛网筒上设置有第一筛网孔;
第一通气孔、第一布气孔、第一侧隙以及第一筛网孔共同形成为第一气流通道;
该排气部包括第二控制筒、外套在该第二控制筒外侧的第二侧向喷射筒、以及外套在该第二侧向喷射筒外侧的第二筛网筒;在该第二控制筒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该第二侧向喷射筒包括第二侧向喷射筒体,在该第二侧向喷射筒体开设有若干第二布气孔,对应于至少一个第二布气孔,在该第二侧向喷射筒体上设置有第二侧向喷射板,在该第二侧向喷射筒体的径向方向上,该第二侧向喷射板至少部分覆盖所对应的第二布气孔、且与第二侧向喷射筒体之间具有连通第二布气孔的第二侧隙;在第二筛网筒上设置有第二筛网孔;
第二通气孔、第二布气孔、第二侧隙以及第二筛网孔共同形成为第二气流通道;
该第一控制筒与第二控制筒同轴设置,且第一控制筒与第二控制筒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在第一控制筒或第二控制筒内安装有隔离板,该隔离板用于将第一控制筒的内腔与第二控制筒的内腔隔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向心流束管式水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将第一控制筒位于反应区的部分称为第一筒部,该第一筒部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上封闭区、第一开孔区和第一下封闭区,在第一上封闭区和第一下封闭区的筒体上均不开设第一通气孔,仅在第一开孔区的筒体上开设有所述第一通气孔;
将第二控制筒位于反应区的部分称为第二筒部,该第二筒部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二上封闭区、第二开孔区和第二下封闭区,在第二上封闭区和第二下封闭区的筒体上均不开设第二通气孔,仅在第二开孔区的筒体上开设有所述第二通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向心流束管式水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上封闭区的高度占第一筒部的高度的14-20%,该第二上封闭区的高度占第二筒部的高度的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聚拓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聚拓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423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滑门、车身结构及车辆
- 下一篇: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