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托盘自动抓放机构的驱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25974.8 | 申请日: | 2019-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20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孙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通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亮 |
| 地址: | 225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托盘 自动 机构 驱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机械制造领域的一种底托盘自动抓放机构的驱动装置,包括纵向支架、配合纵向支架设置的横向支架,纵向支架上配合设置有十字梁(12),十字梁(12)上配合设置有机械抓手;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之间通过上下滑动架(10)连接,上下滑动架(10)通过设置在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之间的上下伸缩油缸(11)进行驱动;纵向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底板(2),固定底板(2)与纵向支架之间配合设置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直接驱动纵向支架在固定底座上进行转动;该实用新型能够进行平稳的上下滑动同时也可以稳定的进行360°方向的转动,便于对混凝土成品进行抓取,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机械制造领域内一种底托盘自动抓放机构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生产一般需要使用底托盘,底托盘的放置一般采用人力放置或采用叉车或行车进行放置;采用人力放置底托盘,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不适用较重的底托盘;采用叉车或行车放置底托盘也会影响生产效率,不适合自动化生产;基于上述情况,开发了底托盘自动抓放机构,该自动抓方机构配合设置有驱动装置并通过驱动装置进行自动化驱动,进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底托盘自动抓放机构的驱动装置,该实用新型能够进行平稳的上下滑动同时也可以稳定的进行360°方向的转动,便于对混凝土成品进行抓取,实现自动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底托盘自动抓放机构的驱动装置,包括纵向支架、配合纵向支架设置的横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架上配合设置有十字梁(12),十字梁(12)上配合设置有机械抓手;所述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之间通过上下滑动架(10)连接,所述上下滑动架(10)通过设置在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之间的上下伸缩油缸(11)进行驱动;所述纵向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底板(2),固定底板(2)与纵向支架之间配合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直接驱动纵向支架在固定底座上进行转动。
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当底托盘需要生产就位时,通过上下伸缩油缸(11)的伸出,使机械抓手下降到底托盘上方一定的位置,并卡入底托盘下方;上下伸缩油缸(11)收缩,使底托盘离开地面,转动油缸(13)伸出,使底托盘移动到生产位置,上下伸缩油缸(11)伸出,使底托盘放置在工作位置上,同时机械抓手松开底托盘,上下伸缩油缸(11)收缩,使机械抓手向上抬起,超过底托盘上平面;转动油缸(13)收缩,使底机械抓手转动到新底托盘的上方;重复上述的动作,实现底托盘的自动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能够进行平稳的上下滑动同时也可以稳定的进行360°方向的转动,便于对混凝土成品进行抓取,实现自动化生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转动组件转动平稳可靠,而且工作效率高;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纵向支架内的固定转轴(1),设置在固定底板(2)上的驱动固定轴(3),设置在驱动固定轴(3)上的球轴承(4),设置在球轴承(4)上的转动驱动齿轮(5),套装在固定转轴(1)上的压盖齿轮(6)、推力轴承(7)、转动轴承(8);套装在固定转轴(1)外周的转动方立柱(9);所述固定转轴(1)通过压盖齿轮(6)进行限位,所述固定底板(2)与转动油缸(13)的尾部连接,转动油缸(13)的头部通过销轴固定在转动驱动齿轮(5)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转动方立柱(9)转动平稳可靠而且避免移位;所述固定转轴(1)和驱动固定轴(3)焊接在固定底板(2)上;所述转动方立柱(9)通过推力轴承(7)、转动轴承(8)装配在固定转轴(1)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转动可靠避免错位;所述压盖齿轮(6)通过螺栓固定在转动方立柱(9)上,转动驱动齿轮(5)通过球轴承(4)装配在驱动固定轴(3)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上下滑动架(10)稳定的进行上下移动;所述上下伸缩油缸(11)尾部固定在转动方立柱(9)上,上下伸缩油缸(11)的头部固定在上下滑动架(1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通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通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259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能成圈设备
- 下一篇:一种便于拼接的格栅式防护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