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湖内亚克力暗堰过洪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321956.2 | 申请日: | 2019-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6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任浩楠;杨德超;李锡鹏;刘侠;曾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3/00 | 分类号: | E02B3/00;E02B3/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宋辉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湖内亚克力暗堰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湖内亚克力暗堰过洪结构,包括位于湖内的两个堰堤,两个堰堤将湖内从左到右分为第一湖水区、洪水区和第二湖水区,洪水区的一端与外部水系入湖口连接,另一端与外部水系退水口连接,两个堰堤的堤顶均设置有用于透明的亚克力板,亚克力板用于隔离湖水和洪水。本结构不仅能有效的节约成本,同时提高了分洪措施的安全运行保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湖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湖内亚克力暗堰过洪结构。
背景技术
人工湖泊或天然湖泊难以避免有外部河流、沟渠等外部水系汇入,通常在汛期外部水系的水量会在暴雨时突然增大,同时水中含泥量剧增,大量的洪水挟带泥沙进入湖体,将大幅降低水体透明度,使水体浑浊,破坏水景观。
同时大量的泥沙沉降后附着于湖底水生植物表面,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水生植物死亡,影响湖内水生态循环,并进一步破坏水生动物、微生物生态链,对湖体水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水生态系统破坏后湖体自净能力降低,将长期处于富营养状态,水质难以逆转的变差。
根据工程处理经验,对于水质要求较高、汛期洪水量较大的湖体,通常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1、外部分洪:对外部水系入湖洪水采用湖外分洪的方式进行解决,即新开一条行洪通道,连接湖体上下游河道,汛期通过闸门控制使洪水绕过湖体直接泄入下游。2、水体围隔:在湖内设置软性生态围隔,利用围隔将水体隔离,减少水体交换和浑浊泥流扩散。
但是,外部分洪虽然分洪彻底,可以完全防止洪水对湖体水质的破坏;但是其工程造价高,且通常涉及新增征地面积,在城镇区域或基本农田区域落地实施困难。
而水体围隔虽然工程投资较低,实施难度小;但其水体围隔属于软性围隔,在汛期洪量较大时难以承受洪水的冲击,一旦围隔破坏,湖水水质将被污染。同时围隔需要用浮漂浮于水面,对水景观有一定影响。
因此,对于人工湖泊或天然湖泊而言,一种新型的过洪结构是迫切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湖泊在分洪操作中,成本高且占用额外的空间资源,使用效率较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湖内亚克力暗堰过洪结构,解决外部河流洪水进入湖泊污染水质、破坏水生态系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湖内亚克力暗堰过洪结构,包括位于湖内的两个堰堤,两个堰堤将湖内从左到右分为第一湖水区、洪水区和第二湖水区,洪水区的一端与外部水系入湖口连接,另一端与外部水系退水口连接,两个堰堤的堤顶均设置有用于透明的亚克力板,亚克力板用于隔离湖水和洪水。
进一步的,在汛期,当外部河流、沟渠等外部水系的水要汇入湖内时,由于洪水区与外部水系的入湖口连接,因此外部水系的洪水在进入湖内时,直接通过洪水区进入,并通过洪水区的另一端从退水口流出,同时,在通过位于堤顶的亚克力板将进入洪水区中的洪水与第一湖水区、第二湖水区中的湖水分离,避免洪水通过洪水区进入湖水区中,对其造成污染。
对于本结构而言,通过透明的亚克力板进行分离,不仅能在汛期洪量较大时,承受洪水的冲击,保证水质,同时,位于水体内,并且透明设置,不会影响美观。
因此,本结构在保证防洪效率的同时,进一步的降低了成本,也保证了美观程度,并且,在使用时,能有效的承受洪水的冲击。
具体的,亚克力板的顶面与湖体汛期正常蓄水位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在设置时,将亚克力板的上端的位置设置在湖体汛期正常蓄水位上,在汛期时,更好的将湖水和洪水分离,便于使用。
优选的,堰堤的堤顶处设置有固定柱,亚克力板插入固定柱中凹槽中,并与其通过粘接连接。亚克力板通过插入在固定柱的凹槽中并通过粘接剂粘接连接,这样的设置能根据稳固的固定亚克力板,更有利于其承受洪水的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219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三头焊接机头控制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