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袋的挂架及具有垃圾袋的挂架的分类垃圾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06262.1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73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邵朝晚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朝晚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B65F1/06;B65F1/16 |
代理公司: | 温州匠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79 | 代理人: | 詹晓东 |
地址: | 325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袋 挂架 具有 分类 垃圾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公开了一种垃圾袋的挂架及具有垃圾袋的挂架的分类垃圾桶,包括环形罩盖,所述环形罩盖的开口处铰接有至少一个半环形翻盖,半环形翻盖铰接在环形罩盖开口的中部,所述半环形翻盖与位于其一侧的开口构成供垃圾袋挂设的第一挂环,半环形翻盖与位于其另一侧的开口构成供垃圾袋挂设的第二挂环,所述半环形翻盖的翻转可实现第一挂环和第二挂环的打开或合拢。采用上述结构,提供了一种垃圾袋的挂环以及分类垃圾桶,在一个垃圾桶内可挂设多个垃圾袋,且每个分类的垃圾容腔的投入口均相当于整个垃圾桶的开口大小,垃圾桶内各个分类的垃圾所占的容积由垃圾袋内的垃圾量决定,方便用于家庭的垃圾分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垃圾袋的挂架和具有该垃圾袋挂架的分类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项消费的增加。据统计,1979 年全国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2500多万吨,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运费是1.16元/ 吨,是1979年的4倍。经过高温焚化后的垃圾虽然不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投资惊人,因此,我们采用垃圾分类方式,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现有的垃圾分类一般需要摆放多个垃圾桶,由于多个垃圾桶分别摆放,占用面积较多,尤其是家庭因为场地限制,家庭不能够多桶投放,导致扔垃圾时主动分类意愿降低。采用1桶内置多桶的方式,内置多桶时,桶内容积受多个内桶限制,单桶容积有限。也有采用多层方式,单层桶的容积不受影响,但投放口受限,往往采用侧边角投放,一旦需要投放较大垃圾时需要将上层垃圾桶移开开盖处理。
而且有些种类的垃圾会多一点,有些种类的垃圾会少一点,若把各个种类的容积都设置的一样可能会出现浪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袋的挂环以及分类垃圾桶,在一个垃圾桶内可挂设多个垃圾袋,且每个分类的垃圾容腔的投入口均相当于整个垃圾桶的开口大小,垃圾桶内各个分类的垃圾所占的容积由垃圾袋内垃圾的多少决定,避免空间浪费,方便用于家庭的垃圾分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袋的挂架,包括环形罩盖,所述环形罩盖的开口处铰接有至少一个半环形翻盖,半环形翻盖铰接在环形罩盖开口的中部,所述半环形翻盖与位于其一侧的开口构成供垃圾袋挂设的第一挂环,半环形翻盖与位于其另一侧的开口构成供垃圾袋挂设的第二挂环,所述半环形翻盖的翻转可实现第一挂环和第二挂环的打开或合拢。
上述技术方案中,环形罩盖可与现有的垃圾桶组合使用,如直接套设或卡接在具有开口的垃圾桶上,因垃圾桶的开口大小一般是按照一些规定设置的,所以可将环形罩盖的尺寸设置成与之匹配,这样就可将现有的垃圾桶直接变成可垃圾分类的垃圾桶,避免浪费,节约经济成本,挂架上可至少挂设两个垃圾袋,即至少具有两个垃圾投入口,且两个垃圾投入口的大小基本相当于环形罩盖的开口大小,使用更方便,便于垃圾分类,另外,两个垃圾投入口是通过半环形翻盖的翻转来实现切换的,所以当半环形翻盖翻转至一侧使第一挂环呈打开状态时,第二挂环即为合拢的状态,当第二挂环为打开状态时,第一挂环为合拢的状态,所以两个投入口中永远只有一个是打开的,这样可避免误投,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环形罩盖的开口处铰接有至少两个半环形翻盖,分别为第一翻盖和第二翻盖,所述第一翻盖与位于其一侧的开口构成供垃圾袋挂设的第三挂环,第一翻盖和第二翻盖构成供垃圾袋挂设的第四挂环,第二翻盖与位于其一侧的开口构成供垃圾袋挂设的第五挂环,所述第一翻盖和第二翻盖的翻转可实现第三挂环、第四挂环和第五挂环的打开或合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朝晚,未经邵朝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62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刚石金属结合剂砂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检测的生物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