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壳体、单体电池和动力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02214.5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82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戴亨伟;徐卫东;王翠;严春林;杨伟;张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壳体 单体 动力 电池组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壳体、单体电池及动力电池组,电池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吸热物体,第一壳体用于放置电芯,第一壳体嵌套设置在第二壳体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围设形成密封腔,吸热物体填充于密封腔中。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可以保证电芯的温度均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壳体、单体电池和动力电池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普及,电动汽车自燃事件越来越多,国家政策以及动力电芯厂商对于动力电芯的安全性能要求,也更加重视。对于动力电芯的温度一致性以及系统模组隔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由于动力电芯补贴进一步退坡,动力电芯提质降本也是迫在眉睫;作为降低动力电芯成本的主要手段,大部分动力电芯厂商将单体电芯厚度宽度加大,提升单体电芯容量,但随之而来的是单体电芯温升急剧上升,且单体电芯温度差异进一步加大。
目前模组和系统中主要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或者采用气凝胶,将相邻两电芯隔开,以避免相邻电芯的热蔓延;但成本高昂,且隔热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系统中采用液冷管道的形式,与单体电芯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加热或散热功能,但局限于模组结构,冷却结构与单体电芯的接触面积有限,一般是设置在电芯侧边或底部,热交换效率并不高,难以解决单体电芯以及系统内各个电芯温度差异大的问题,电芯一致性受到影响。
同时,当动力电芯在低温下使用时,需单独对电芯加热,才可使用。使用体验较差,且造成能源浪费;系统和模组中通常会设置保湿棉,以防止系统内部热量损失。而单体电芯层级却没有有效的保湿措施和结构。
另一方面,动力电芯在循环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的产气导致内压升高,以及极片膨胀,导致电芯向外鼓胀,影响电芯外形尺寸的稳定性,进而导致模组结构不稳定,在振动工况下易出现模组结构失效的风险。
有鉴于此,亟需开发一款高安全性、高效温控的动力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壳体、单体电池和动力电池组以解决单体电池温度不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池壳体,该电池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吸热物体,第一壳体用于放置电芯,第一壳体嵌套设置在第二壳体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围设形成密封腔,吸热物体填充于密封腔中。
进一步地,吸热物体包括乙二醇、水、金属砂或者石英砂中任一种。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的边沿相对于第二壳体的边沿下沉设置,以形成台阶,台阶用于承载电池顶盖。
进一步地,电池壳体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装配于密封腔中且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件为蜂窝状。
进一步地,支撑件为多个,多个支撑件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支撑件为多个,多个支撑件相互交叉。
进一步地,支撑件为螺旋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单体电池,电芯、电池顶盖和上述的电池壳体,电芯容置在电池壳体中,电池顶盖与电池壳体连接以封盖电池壳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动力电池组包括汇流片和多个上述的单体电池,汇流片与多个单体电池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022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断路器用按键结构
- 下一篇:一种有机垃圾发酵再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