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普速铁路直线区段钢轨打磨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27001.0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97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司道林;王树国;杨东升;王猛;葛晶;王璞;钱坤;赵振华;杨亮;许良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1B31/17 | 分类号: | E01B31/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巨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3 | 代理人: | 赵洋 |
地址: | 10003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直线 区段 钢轨 打磨 模板 | ||
一种普速铁路直线区段钢轨打磨模板,包括模板本体和定位部,模板本体设置于定位部上端,模板本体为板状;模板本体包括测量模板和连接模板,测量模板和连接模板均为矩形板状结构,连接模板与测量模板共板面垂直设置,测量模板一短边和连接模板一长边共线,测量模板长边长度大于连接模板短边长度;测量模板包括测量模板本体和内凹槽,内凹槽设置于测量模板内侧长边位置,内凹槽槽面为不规则曲面。通过优化的打磨目标廓形实现打磨后的钢轨能够更好地适应普速铁路运营环境,增加接触面积、减小接触应力,提供适当轮径差,提高曲线通过性能,减小磨耗和接触伤损的发展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道工程测量和养护维修领域,具体设计一种钢轨打磨模板。
背景技术
轮轨表面接触应力往往超过材料屈服极限,钢轨磨耗、塑性变形和接触疲劳伤损已成为钢轨表面接触伤损的主要形式。钢轨接触疲劳不仅影响钢轨探伤精度,且其发展特征难以预测,成为钢轨断裂事故的重要风险源,钢轨磨耗和塑性变形则改变钢轨型面,直接影响轮轨接触点分布、等效锥度、轮径差、接触角差等轮轨接触参数,当等效锥度超过一定限值时降低车辆直线稳定性,使得车辆临界速度低于正常运行速度,此时轮对将产生大幅横移运动,无法自行收敛,轮轨力将急剧增加,不仅构成较大的安全隐患,且加剧钢轨接触伤损的发展。轮轨接触伤损和轮轨动力学特性演变进入恶性循环,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将大幅降低轮轨动力学性能,缩短钢轨使用寿命。
钢轨打磨已成为去除钢轨表面疲劳伤损、优化轮轨接触状态、提高动力学性能的重要措施,有效延长了钢轨寿命,降低安全隐患,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钢轨打磨目标廓形的选取至关重要,合理的打磨目标廓形应有效去除钢轨表面接触伤损,且实现良好的轮轨动力学性能,否则,增加钢轨表面接触伤损萌生和发展速率。
专利CN201410598757.5公开了一种钢轨横断面轮廓检测模板,涉及一种钢轨横断面轮廓检测模板,包括模板本体,该模板本体为边缘带有挖空部分的矩形模板,所述的挖空部分的轮廓与钢轨横断面的标准轮廓或者指定轮廓相一致,所述的模板本体还设有指示钢轨横断面轮廓角度的刻度线及对应的刻度;使用时,所述的检测模板垂直放置在待测钢轨的横断面上,判断挖空部分的轮廓与待测钢轨的横断面轮廓是否相吻合,若是,则待测钢轨合格,若否,则根据挖空部分的轮廓与待测钢轨的横断面轮廓间缝隙大小及缝隙所对应的刻度评价待测钢轨。
与现有技术相比,对比文件制造成本低,安装和使用简单,并且携带方便,可以便捷地检测现场钢轨的横断面轮廓、钢轨打磨作业完成后的横断面轮廓,从而快速评价钢轨横断面状态。但其未能解决因车轮踏面磨耗后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造成钢轨打磨目标廓形为钢轨横断面的标准轮廓,打磨完成无法保障,既能兼顾货物列车稳定性,又要保证旅客列车平稳性的问题。
现需一种钢轨打磨模板可以以保持合理轮径差、降低接触应力为目标,设计钢轨打磨目标廓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轮踏面磨耗后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造成的导致接触角度较小,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钢轨打磨模板,通过制定特定的曲面模板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普速铁路直线区段钢轨打磨模板,包括模板本体和定位部,模板本体设置于定位部上端,模板本体为板状;模板本体包括测量模板和连接模板,测量模板和连接模板均为矩形板状结构,连接模板与测量模板共板面垂直设置,测量模板一短边和连接模板一长边共线,测量模板长边长度大于连接模板短边长度;测量模板包括测量模板本体和内凹槽,内凹槽设置于测量模板内侧长边位置,内凹槽槽面为不规则曲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未经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270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壁附着土清理装置
- 下一篇:蒸煮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