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消防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82616.6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2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赵益波;陈文元;浦梁昊;赵雨菲;吴青松;范龙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A62C3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tm32 智能 消防 小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消防小车,属于智能消防小车技术领域。包括车体,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主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灭火模块、火源检测模块、舵机云台、超声波模块、红外避障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直流电机;图像采集模块、灭火模块、火源检测模块、舵机云台、超声波模块、红外避障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分别与主控制模块连接;电机驱动模块与直流电机连接;舵机云台上设置超声波模块。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火焰传感器,大范围,广角度的24小时进行火源检测,可以在发现火源之后精确确定位置,随后立即驱动电机向火源处进发进行灭火。本实用新型可以检测到零星火源、小车前进速度迅速、自主避障灵敏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消防小车,属于智能消防小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火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正确使用火的案例也愈来愈多,火灾也频频发生。到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火灾发生可能性进一步扩大,人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到消防工程中,消防技术的发展能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避免重大的损失。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如此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明显是不行的,消防工作的方式应该向智能化转型,而且在重点消防单位,大多存在许多易燃易爆物品,不适合人们长期驻留,在此背景下,消防智能小车应运而生。它可以做到发现火源,自动循迹,自动避障,自动灭火,并且在无法控制火源时立即发出拨打119火警。将火灾的势头扼杀在零星之火。大大节省了社会的资源,也广受世界各地的工程师的喜好,目前这项技术发展得参差不齐,核心技术也是难点技术时火源得探测以及自动循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微型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AI等高薪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消防智能小车的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国外,起步早,技术可靠一直领先我国。面对这一项难题,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在智能消防中的投入,此外,还鼓励学者和科研人员从事智能消防的理论和新技术研究中。目前很多火源探测技术大部分还停留在使用单一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算法较落后,精度不高,经常出现误报已经漏报的情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消防小车存在着响应不及时甚至无法检测到零星火源、小车前进速度缓慢、自主避障灵敏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消防小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消防小车,包括车体,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主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灭火模块、火源检测模块、舵机云台、超声波模块、红外避障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直流电机;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灭火模块、火源检测模块、舵机云台、超声波模块、红外避障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分别与主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与直流电机连接;所述舵机云台上设置超声波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为主控制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灭火模块、火源检测模块、舵机云台、超声波模块、红外避障模块提供电源;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发送至主控制模块;所述火源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火源信息并将火源信息传输至主控制模块;所述主控制模块,用于分析图像信息与火源信息后向电机驱动模块输出控制信号并驱动红外避障模块;根据接收的障碍物识别信息分别向舵机云台、超声波模块输出控制信号;根据接收的距离信息向电机驱动模块输出控制信号并驱动灭火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用于控制小车的转向角度以及前进的速度和距离;所述红外避障模块,用于发送与接收红外线对障碍物进行识别并将障碍物识别信息输送至主控制模块;所述舵机云台,用于转动超声波模块进行测量;所述超声波模块,用于测量小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并将距离信息输送至主控制模块;所述灭火模块,进行灭火。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主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显示图像信息、火源信息、障碍物识别信息、距离信息;所述显示模块采用TFTLCD显示屏。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控制模块采用STM32F103ZET6单片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26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