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相接线座、驱动总成和交通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8664.8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0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姜桂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2 | 分类号: | H02K5/22;H02K11/33;H02K11/225;H02K5/20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黄国豪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相 接线 驱动 总成 交通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相接线座、驱动总成和交通工具,包括接线座体和三个单相接线柱,接线座体呈圆柱状延伸,三个单相接线柱沿接线座体的轴向布置,三个单相接线柱设置在接线座体的外周,单相接线柱在接线座体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由于定子具有三相绕组,故通过三个单相接线柱设置在接线座体的外周,继而三个单相接线柱能够对应地定子的接线端连接,继而优化接线布局,并且三个单相接线柱之间的空间能够放置轴承等空间,从而提高结构布局紧凑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相接线座、驱动总成和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新能源交通工具因其不燃烧汽油或柴油产生动力,故具有环保、污染小等诸多特点,且在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新能源发电大力推广应用下,诸多新能源交通工具在逐渐推广应用,如新能源电动轿车、新能源电动客车、新能源电动货车、新能源电动清洁车、新能源电动轨道交通工具、新能源电动飞行交通工具、新能源电动航运交通工具等。
新能源交通工具一般配备有电池、电机控制装置、电机和动力产生装置,电机控制装置内的功率管接收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并将直流电逆变转换成交流电向电机输出,继而电机输出旋转驱动力带动动力产生装置如车轮、浆叶等继而带动交通工具行进。
而随着交通工具对于驱动总成即电机和电机控制装置的集成化,其可将器件占用空间进一步优化和缩小,从而腾出更多空间供乘坐空间、电池空间等使用,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集成时,需要考虑电机与电机控制器之间连接结构以及相关的布局优化,需要将电机的冷却以及电机控制器的冷却一并考虑,以及相关的电连接结构的优化布置,且还需要考虑器件的装配方便性,才能实现驱动总成高效集成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周向分布的接线柱优化接线布局的三相接线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三相接线座的驱动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驱动总成的交通工具。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相接线座,包括接线座体和三个单相接线柱,接线座体呈圆柱状延伸,三个单相接线柱沿接线座体的轴向布置,三个单相接线柱设置在接线座体的外周,单相接线柱在接线座体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
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定子具有三相绕组,故通过三个单相接线柱设置在接线座体的外周,继而三个单相接线柱能够对应地定子的接线端连接,继而优化接线布局,并且三个单相接线柱之间的空间能够放置轴承等空间,从而提高结构布局紧凑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接线座体内设置有接线槽;在接线座体的轴向投影上,第一接线端位于接线槽的外周,第二接线端位于接线槽内。
由上可见,通过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分别位于接线槽的外内侧,第一接线端沿周向呈分散布局可实现对轴承的避让,而第二接线端沿周向呈紧凑布局可实现对电机控制装置的连接集中化,提高电机控制器的电路布局利用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接线座体包括中圈部、外接部和内接部,中圈部呈环形布置并围成接线槽,内接部自中圈部朝接线槽内延伸,外接部自中圈部朝接线槽外延伸;单相接线柱穿过中圈部,第一接线端位于外接部处,第二接线端位于内接部处。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外接部和第一接线端均位于中圈部的轴向外侧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三个单相接线柱与中圈部、外接部、内接部通过二次注塑成型工艺连接。
由上可见,利用中圈部、外接部和内接部的设置以及二次注塑成型的制作,使得中圈部、外接部和内接部包裹在单相接线柱外,从而提高两个接线端之间的防护性,并可利用中圈部实现其他器件的安装定位,以及外接部和第一接线端位于中圈部的轴向外侧和径向外侧地朝外伸出,故可为轴承或旋转变压器避让空间,故提高空间使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86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