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临床灸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2330.X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10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朱良军;杨社强;江苔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H3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张延长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南布***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临床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临床灸疗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灸疗技术领域,包括金属筒,所述金属筒的顶部安装有漏斗,且金属筒的内部安装有铜板,所述金属筒的一侧安装有插座,且插座的一侧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安装有配重块,所述金属筒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另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且金属筒上靠近第二通孔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滑板,所述铜板的底部安装有套管,本实用新型通过配重块、支撑杆和伸缩杆,解决了灸柱放置在灸针的顶端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金属筒,更换灸柱过程中,可直接将灸柱推出,解决了不便于医生更换灸柱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灸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临床灸疗装置。
背景技术
灸疗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在中医领域中,灸疗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调理体素,增强抵抗力,以防治疾病的功能,灸疗具有多种灸疗方法,不同的灸疗方法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其中温针灸是常见的一种灸疗方法,现有的温针灸灸疗装置,灸柱放置在灸针的顶端稳定性差,身体带动灸针晃动,灸针顶端的灸柱同时晃动,灸针针头会伤害到患者身体,且不便于医生更换灸柱,基于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种中医临床灸疗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临床灸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灸柱放置在灸针的顶端稳定性差,且不便于医生更换灸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临床灸疗装置,包括金属筒,所述金属筒的顶部安装有漏斗,且金属筒的内部安装有铜板,所述金属筒的一侧安装有插座,且插座的一侧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安装有配重块。
优选的,所述金属筒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另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且金属筒上靠近第二通孔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滑板。
优选的,所述铜板的底部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安装有灸针,且套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固定旋钮。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且配重块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旋钮。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360°,且伸缩杆的外壁开设有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配重块、支撑杆和伸缩杆,当灸针灸入身体内,用支撑杆和伸缩杆支撑金属筒,金属筒固定灸针,避免患者身体晃动,导致灸针针头伤害到身体,解决了灸柱放置在灸针的顶端稳定性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金属筒,灸柱放置在金属筒内的铜板上,灸柱与灸针的顶端直接接触,更换灸柱过程中,可直接将灸柱推出,在灸疗过程中,可更换灸柱,解决了不便于医生更换灸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金属筒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金属筒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配重块的俯视图;
图中:1-配重块;100-第一固定旋钮;101-安装孔;2-支撑杆;3-伸缩杆;4-铜板;5-漏斗;6-金属筒;7-滑板;8-套管;9-灸针;10-第二固定旋钮;11-插座;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23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轴承生产用数控磨床
- 下一篇:一种用于铁路工程车的立柱式悬臂起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