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悬浮球水透明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2217.1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7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傅斌;朱小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17 | 分类号: | G01N21/17 |
代理公司: | 深圳君信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36 | 代理人: | 刘伟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悬浮 透明度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悬浮球水透明度检测装置,其包括悬浮球、安装在悬浮球顶部位置的显示屏、分别安装在悬浮球内的主控制器、伸缩杆控制器及供电装置、安装在悬浮球底部的伸缩杆以及安装在伸缩杆的上的光感系统;供电装置分别与主控制器、显示屏、伸缩杆控制器以及光感系统电连接,用于提供电力;伸缩杆控制器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显示水透明度的读数;所述光感系统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发射和接收光信号。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悬浮球水透明度检测装置操作简单、易携带、可自动识别、检测效率高以及检测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悬浮球水透明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家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非常重视,而水透明度是城市黑臭水体分级评价的指标之一。
目前,水透明度的检测方法有铅字法、十字法和塞氏盘法,其中,塞氏盘法是最常用的现场水透明度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将白色圆盘垂直放入水中,直至刚刚看不见的为止,白色圆盘消失的深度即为透明度。塞氏盘法简便、直观。
然而,这种检测方法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和观察,不能实现长时间范围内的连续检测,导致操作不便,而且这种检测方法受检验人员的主观影响较大,导致水体透明度检测结果误差大,检测准确度不高等缺点;同时这种方法容易受到照明、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多次或者多人测定,从而导致检测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便携式悬浮球水透明度检测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自动识别、检测效率高以及检测精度高的便携式悬浮球水透明度检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悬浮球水透明度检测装置,包括悬浮球、安装在所述悬浮球顶部的显示屏与电源开关、分别安装在所述悬浮球内的主控制器、伸缩杆控制器及供电装置、安装在所述悬浮球底部并向远离所述悬浮球的方向延伸的伸缩杆以及安装在所述伸缩杆的上的光感系统;所述供电装置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所述显示屏、所述伸缩杆控制器以及所述光感系统电连接,用于为所述主控制器、所述显示屏、所述伸缩杆控制器以及所述光感系统提供电力;所述电源开关用于控制所述供电装置工作状态;所述伸缩杆控制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所述光感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悬浮球底部的光感接收器和固定于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悬浮球一端的激光发射器;所述光感接收器与所述激光发射器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出光信号,所述光感接收器接收所述光信号并产生反馈信号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将检测结果通过所述显示屏显示。
优选的,所述光感系统可放置在所述伸缩杆内部或者放置在所述伸缩杆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光感系统包括两套,两个所述光感接收器分别位于所述伸缩杆靠近所述悬浮球一端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激光发射器分别位于所述伸缩杆另外一端的相对两侧。
优选的,所述便携式悬浮球水透明度检测装置还包括无线信号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信号传输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将所述主控制器上读取到的检测读数传输至预设的移动设备。
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光感接收器与所述激光发射器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出光信号,所述光感接收器接收所述光信号并产生反馈信号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将检测结果通过所述显示屏显示,实现可自动化识别,不需要人工观察,因此,不会受检验人员的主观影响,大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并且提高了检测水透明度的精度。另外一方面,所述便携式悬浮球水透明度检测装置设有光感系统,使所述便携式悬浮球水透明度检测装置不会受到照明、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室外或者室内检测均可以使用,且所述便携式悬浮球水透明度检测装置可用于自然河流、人工沟渠、黑臭水等水体的透明度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22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路养护用路面裂缝修补装置
- 下一篇:白酒防伪酒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