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背压卸载结构的球阀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3164.0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4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柯志武;柳勇;林原胜;赵振兴;李邦明;柯汉兵;劳星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5/08;F16K5/20;F16K39/06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董婕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背压 卸载 结构 球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背压卸载结构的球阀,涉及阀门驱动技术领域,包括:阀球、阀座、增压座以及阀体;所述阀座和增压座位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阀座、增压座和阀体之间相互滑动密封配合,所述阀座、增压座与阀体在密封配合处形成第一封闭腔;所述增压座与阀体之间形成第二封闭腔;所述阀座包括靠近所述阀球的阀座后端,所述阀座后端上设有与所述阀球配合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将所述阀体的内腔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阀体上设有流道,球阀开启过程中,所述流道使所述第一封闭腔密封,且所述后腔与第二封闭腔导通,所述增压座移动压缩所述第一封闭腔内的介质以驱使所述阀座移动,以使所述密封环与阀球脱离。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小球阀开启所需的力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背压卸载结构的球阀。
背景技术
球阀在石油、化工、能源、矿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是工业管线中重要的组成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在管线发生泄漏时迅速隔离破损管段,保证管线和现场人员安全。
在高压管线中,球阀关闭时前后压差特别大(可以假设为:阀前压强为P1,阀后压强为0,P1远大于0),球阀的阀球在介质压力下紧紧压在阀杆上,导致阀门需要很大的驱动力矩才能开启,因此需要配备大功率的阀门开启装置,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设备采购费用,还会导致阀门总体重量和体积的增加。同时,球阀每次开启,阀座上的密封环都会在高作用力下与球体表面摩擦,容易导致密封环磨损失效,引发阀门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背压卸载结构的球阀,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球阀需要很大的驱动力矩开启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背压卸载结构的球阀,包括:阀球、阀座、增压座以及阀体;
所述阀座和增压座位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阀座、增压座和阀体之间相互滑动密封配合,所述阀座、增压座与阀体在密封配合处形成第一封闭腔;所述增压座与阀体之间还形成第二封闭腔;所述阀座包括靠近所述阀球的阀座后端,所述阀座后端上设有与所述阀球配合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将所述阀体的内腔分隔为前腔和后腔;
所述阀体上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和增压座被配置为:球阀开启过程中,所述流道使所述第一封闭腔密封,且所述后腔与第二封闭腔导通,所述增压座移动压缩所述第一封闭腔内的介质以驱使所述阀座移动,以使所述密封环与阀球脱离,所述前腔和后腔导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阀座为环形阶梯轴结构,其设有第一阀座外环面、第二阀座外环面和第一阀座内孔面;
所述增压座为环形阶梯轴结构,其设有第一增压座外环面、第二增压座外环面和第一增压座内孔面,所述第一增压座内孔面与第二阀座外环面滑动密封配合;
所述阀体设有第一阀体内孔面、第二阀体内孔面和第三阀体内孔面,所述第一阀体内孔面与第一阀座外环面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第二阀体内孔面与第一增压座外环面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第三阀体内孔面与第二增压座外环面滑动密封配合,且所述第一阀体内孔面和第二阀体内孔面处与所述阀座和增压座形成第一封闭腔,所述第二阀体内孔面和第三阀体内孔面处与所述增压座形成第二封闭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阀座外环面与第二阀座外环面之间环形端面的面积为S1;
所述第一增压座外环面与第一增压座内孔面之间环形端面的面积为S2;
所述第二增压座外环面与第一增压座内孔面之间环形端面的面积为S3;
所述第二阀座外环面与第一阀座内孔面之间环形端面的面积为S4;
其中S1×S3S2×S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3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