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LoRa的无线感烟探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1342.6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5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钱建文;陈锦贤;何培荣;赵文晓;李伟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万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G08C17/02;G08B25/10;G08B2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胡枫;曹万菊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ora 无线 探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LoRa的无线感烟探测装置,包括设备主体与壁挂底盖,所述设备主体通过所述壁挂底盖固定于房梁上;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外壳、感烟腔室、印制电路板、电源以及蜂鸣器,所述印制电路板、电源以及蜂鸣器设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感烟腔室的一端嵌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感烟腔室的另一端设于所述外壳外部;所述感烟腔室内设有烟雾检测模块,所述烟雾检测模块用于探测烟雾颗粒,所述电源用于给所述设备主体供电;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感知烟雾浓度并及时持续发出尖锐刺耳的蜂鸣语音,告知附近人群发生火灾,同时将火灾险情上报至后台系统,以便能第一时间通知用户以及救护人员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LoRa的无线感烟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据有关消防专家科学统计,在日常火灾事故中人员意外死亡率的80%发生在住宅中,而危险时刻主要在人们睡觉的时候,不知不觉中会吸入浓烟和粉尘导致呼吸不畅顺,在睡梦中逃过一场致人死亡的火灾是非常困难的,除非使用了火灾探测器,而烟感探测器可以连续不间断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唤醒睡梦中的人,使人第一时刻有所警觉。当火灾初起时,微量的烟使它发出尖锐的报警声使人得以成功逃生。美国国家消防协会报告表明,安装了推荐数目的烟感报警器的住宅一旦发生火灾,住宅内人员逃生的机会将比未安装的住宅多出50%。同时,国家也出台相关的法规需要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安装感烟探测器。
经调查,对于目前市场上消防安全存在的隐患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大部分的家庭住宅缺乏火灾逃生的安全隐患知识,没有安装相应的感烟探测器和配置其他消防器材,如灭火筒,防毒面具等;市面上现有的火灾感烟探测器误报发生率相对高,误报从一定程度会使得消费者降低了对感烟探测器发生效果的信任度;现有的火灾感烟探测器没有低电提醒功能,家庭住宅安装的火灾感烟探测器没有电了,很多人还当它是正常设备一样工作,当火灾发生时,探测器就起不到预警的作用而导致人员财物的损失;目前市面上的火灾感烟探测器没有远程报警,当无人在火灾事故现场,后者室内人员行动不方便,报警不被及时发现,不能起到报警火灾并作出应急预案的作用。除了以上存在的不足,传统式的感烟探测器往往还需要布线连接,无形中增加了一定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LoRa的无线感烟探测装置,能够解决传统式的感烟探测器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LoRa的无线感烟探测装置,包括设备主体与壁挂底盖,所述设备主体通过所述壁挂底盖固定于房梁上;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外壳、感烟腔室、印制电路板、电源以及蜂鸣器,所述印制电路板、电源以及蜂鸣器设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感烟腔室的一端嵌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感烟腔室的另一端设于所述外壳外部;所述感烟腔室内设有烟雾检测模块,所述烟雾检测模块用于探测烟雾颗粒;所述蜂鸣器和烟雾检测模块均与所述印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源用于给所述设备主体供电;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设有控制电路和LoRa射频发射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设备主体的运行,所述LoRa射频发射电路用于将所述设备主体的运行状态上传至附近物联网关进而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至后台系统。
优选地,所述烟雾检测模块包括红外发光元件和光敏元件,所述红外发光元件和光敏元件均设于感烟腔室内部,所述红外发光元件用于发射光信号,所述光敏元件用于接收光信号。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设有心跳检测模块,所述心跳检测模块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心跳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无线感烟探测装置的在线状态。
优选地,所述心跳检测模块为实时时钟,当所述实时时钟的计数值达到计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LoRa射频发射电路上传心跳包至附近物联网关进而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至后台系统。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设有低电检测模块,所述低电检测模块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低电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万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万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1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