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工艺协同处理沼液并回收资源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01514.7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39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媛媛;侯景宇;王建波;马芳;黄家隆;雷陈澳;赵永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潘杰;冯超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艺 协同 处理 回收 资源 装置 | ||
1.一种多工艺协同处理沼液并回收资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依次连接的自然沉降池(1)、氨吹脱罐(2)、接触氧化反应池(3)、絮凝池(4)、人工湿地(5),所述自然沉降池(1)上方连接有进水管(1.1),所述自然沉降池(1)顶部设置有出水管(6),所述出水管(6)的一端插入自然沉降池(1)的底部,且其另一端由氨吹脱罐(2)顶部伸入,所述氨吹脱罐(2)顶部安装有排水管(7)和出气管(8),且所述排水管(7)一端插入氨吹脱罐底部,另一端伸入接触氧化反应池(3)内,所述出气管(8)另一端插入集气瓶(9)底部,
所述接触氧化反应池(3)通过双隔板(3.1)等分为四段池室;且所述双隔板(3.1)上下分别开设有缝隙使四段池室连通;所述接触氧化反应池(3)四段池室的前2段为好氧池(3.2)、第三段为缓冲沉淀池(3.3),第四段为缺氧池(3.4),
所述缓冲沉淀池(3.3)底面为倾斜面,且其底部开设有排泥口(3.31),所述缺氧池(3.4)通过回流管(10)与好氧池(3.2)相连接,所述回流管(10)一端与缺氧池(3.4)顶部相连,另一端插入好氧池(3.2)底部,所述缓冲沉淀池(3.3)顶部安装有沉淀出水管(11),所述沉淀出水管(11)一端插入缓冲沉淀池(3.3)底部,另一端由絮凝池(4)顶部伸入絮凝池(4);所述絮凝池(4)底部有絮凝排泥口(4.1),所述絮凝池(4)顶部有絮凝剂储存池(12),所述絮凝池(4)侧壁下部连接有排液管(4.2),所述排液管(4.2)与人工湿地(5)连接;所述人工湿地(5)一侧连接有湿地出水管(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工艺协同处理沼液并回收资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吹脱罐(2)顶部设置有进气管(13),所述进气管(13)一端连接有气泵(14);所述进气管(13)另一端连接有多根分支进气管(13.1);所述氨吹脱罐(2)底部设置有加热板(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工艺协同处理沼液并回收资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3.4)和两个好氧池(3.2)内均装有双排填料(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工艺协同处理沼液并回收资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3.2)与缺氧池(3.4)的底部装有曝气头(16),所述曝气头(16)通过曝气进气管(17)与气泵(1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工艺协同处理沼液并回收资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3.2)与缺氧池(3.4)的曝气头(16)与气泵(14)之间的曝气进气管(17)上均设置有气体流量计(18);所述氨吹脱罐(2)与絮凝池(4)顶部均设置搅拌器(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工艺协同处理沼液并回收资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6)、排水管(7)、回流管(10)和沉淀出水管(11)上均设置有水泵(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工艺协同处理沼液并回收资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5)内人工湿地种植美人蕉,面积为10m3,水力停留时间为7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151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金零件用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AR膜透光性测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