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显示窗口的加热屏蔽玻璃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91879.6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4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郑其敏;郑天凝;赵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显示 窗口 加热 屏蔽 玻璃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应用于显示窗口的加热屏蔽玻璃结构,设置于导电框架与液晶盒之间,导电框架的顶壁上设有开窗,包括功能屏及具备双面ITO层的玻璃层,玻璃层的顶面ITO层与功能屏之间、及玻璃层的底面ITO层与液晶盒之间分别设有光学粘合层,功能屏限位设置在开窗内,顶面ITO层的顶面外周与导电框架顶壁的底面之间设有柔性导电粘合部,底面ITO层外接电极形成加热层,底面ITO层与导电框架之间留有绝缘间隙。本实用新型通过具备双面ITO层的玻璃层设计,满足电磁屏蔽与加热功能需求,降低了产品厚度,减少了产品重量。结构设计简洁巧妙,贴合稳定可靠,降低成型工艺难度及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显示窗口的加热屏蔽玻璃结构,属于加热屏蔽玻璃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阶段显示屏加固一般需要做减反、屏蔽和加热三种处理,这三个功能都是通过在玻璃上镀不同的材料来实现的。玻璃与玻璃之间使用光学胶水全贴合或者框贴的形式来结合在一起,同时减反玻璃必须在最上层。屏蔽玻璃必须与结构件导通,一般在屏蔽层四周使用铜箔包边处理,再用导电泡棉连接铜箔与框结构,使其紧密接触,形成法拉第笼效应,起到整天电磁屏蔽效果。这样的技术在当前特种显示行业运用较为普遍。
传统的技术中,同时需要加热、电磁兼容、减反等功能时,需要多个功能组件和液晶显示盒使用光学胶粘接在一起,这样不仅厚度较厚,重量较重外,最重要的是多次粘接工艺导致各组件受到的应力不均,很难控制,容易出现如黄斑、摩尔纹等显示不良,多工艺技术要求较高;另外在电磁兼容上,显示窗口的电磁屏蔽效能由屏蔽玻璃ITO方阻决定,但是在搭接处由ITO玻璃、包边铜箔、导电泡棉、导电结构件构成,导电连续过程经过多个材料搭接,电磁兼容效果受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出现失效,且多工艺和成本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传统显示窗口加热屏蔽玻璃结构复杂、加工难高、成本较高且易影响屏显效果的问题,提出应用于显示窗口的加热屏蔽玻璃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应用于显示窗口的加热屏蔽玻璃结构,设置于导电框架与液晶盒之间,所述导电框架的顶壁上设有开窗,
包括功能屏及具备双面ITO层的玻璃层,所述玻璃层的顶面ITO层与所述功能屏之间、及所述玻璃层的底面ITO层与所述液晶盒之间分别设有光学粘合层,
所述顶面ITO层的顶面外周与所述导电框架顶壁的底面之间设有柔性导电粘合部,
所述底面ITO层外接电极形成加热层,所述底面ITO层与所述导电框架之间留有绝缘间隙。
优选地,所述柔性导电粘合部为导电硅胶。
优选地,所述顶面ITO层为蒸镀或溅射ITO层,所述底面ITO层亦为蒸镀或溅射ITO层。
优选地,所述功能屏为保护玻璃盖板、减反加固玻璃层、触摸屏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通过具备双面ITO层的玻璃层设计,满足电磁屏蔽与加热功能需求,降低了产品厚度,减少了产品重量。
2.结构设计简洁巧妙,贴合稳定可靠,降低成型工艺难度及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显示窗口的加热屏蔽玻璃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应用于显示窗口的加热屏蔽玻璃结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应用于显示窗口的加热屏蔽玻璃结构,设置于导电框架1与液晶盒2之间,导电框架1的顶壁上设有开窗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918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程勘察用钻探防跑偏装置
- 下一篇:BMS装置和MOS模块的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