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同轴两级行星排减速电驱桥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82997.0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42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震;许可;李庆臣;姜雷;王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06 | 分类号: | B60K17/06;B60K17/0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张岩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轴 两级 行星 减速 电驱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两级行星排减速电驱桥,由电机、左桥壳、右桥壳、一套两级行星排减速机构、2个半轴、半轴套管、轮毂、整体式制动器构成;其中,两级行星排减速机构包括一级行星减速机构、二级行星减速机构和差速器;所述左桥壳设有圆柱形内腔,两级行星排减速机构设置在左桥壳圆腔中,左桥壳与右桥壳通过双头螺柱与电机连接,两侧的半轴套管通过圆柱销固定在左、右桥壳上;左、右两个半轴分别布置在左、右桥壳中,其中右半轴穿过电机空心转子轴。本实用新型同轴两级行星排减速电驱桥具有结构紧凑,可以实现较大传动比,采用套管式轴头,传递扭矩大质量小、成本低且易于加工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两级行星排减速电驱桥。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卡车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满足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对整车的需求也逐步提升。现有的同轴式电驱桥方案,包括两级圆柱齿轮方案和轮边行星排减速方案等,其轴向尺寸过大,不利于整车布置,同时还面临质量增加的问题。为满足扭矩需求,所需的传动比也较大。为实现较大的传动比,圆柱齿轮方案需要精度更高的齿轮,成本变高,质量大且工艺复杂;同时,NVH方面也具有较高的风险。而对轮边减速方案来说,虽可以实现较大传动比,但轮边的空间小,不易布置减速机构,且至少需要三套行星减速机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同轴两级行星排减速电驱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同轴两级行星排减速电驱桥,由电机1、左桥壳5、右桥壳6、一套两级行星排减速机构、2个半轴7、半轴套管8、轮毂9以及整体式制动器10构成;其中,两级行星排减速机构包括一级行星减速机构2、二级行星减速机构3和差速器4;
所述左桥壳5设有圆柱形内腔,两级行星排减速机构设置在左桥壳5圆腔中,左桥壳5与所述右桥壳6通过双头螺柱与电机1连接,两侧的半轴套管8通过圆柱销固定在左、右桥壳上;所述左、右两个半轴7分别布置在左、右桥壳中,其中右半轴穿过电机空心转子轴;所述整体式制动器10通过螺栓与左、右桥壳上的的制动法兰底板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一级行星减速机构2由一级太阳轮2.1、3个一级行星齿轮2.2、一级行星齿轮轴2.3、一级行星齿轮支架2.4和一级齿圈2.5组成;所述二级行星减速机构3由二级太阳轮3.1、二级行星齿轮3.2、二级行星齿轮轴3.3、二级行星齿轮支架3.4、二级行星齿轮支架端盖3.5和二级齿圈3.6组成;所述差速器4由差速器左壳4.1、半轴齿轮4.2、差速器行星齿轮4.3和十字轴4.4组成。
所述一级太阳轮2.1一侧通过球轴承固定在电机空心轴及一级齿轮支架2.4中,另一侧内部与电机空心轴花键配合,外部与一级行星齿轮2.2啮合,3个一级行星齿轮2.2同时与一级太阳轮2.1和一级齿圈2.5啮合,一级齿圈2.5通过圆柱销与桥壳5进行定位,并用卡环及垫片对齿圈和圆柱销进行轴向定位,一级行星齿轮2.2通过滚针轴承与一级行星齿轮轴2.3配合,一级行星齿轮轴2.3与一级行星齿轮支架2.4连接,一级行星齿轮支架2.4左侧通过花键与二级太阳轮3.1配合,并使用圆柱滚子轴承与二级行星齿轮支架端盖3.5支撑,右侧通过球轴承与电机左侧端盖支撑,4个二级行星齿轮3.2同时与二级太阳轮3.1和二级齿圈3.6啮合,二级齿圈3.6通过圆柱销与桥壳5定位,并通过卡环对齿圈和圆柱销进行轴向定位,二级行星齿轮3.2通过滚针轴承与二级行星齿轮轴3.3配合,二级行星齿轮轴3.3与二级行星齿轮支架3.4连接,二级行星齿轮支架端盖3.5通过螺栓与二级行星齿轮支架3.4连接,半轴齿轮4.2与差速器行星齿轮4.3啮合,同时差速器行星齿轮4.3通过十字轴4.4,一起放置在差速器左壳4.1与二级行星齿轮支架3.4中,差速器左壳4.1与二级行星齿轮支架3.4通过螺栓连接,差速器左壳4.1左侧通过球轴承支撑在左桥壳5中,左、右半轴一侧分别与差速器左、右半轴齿轮4.2啮合,另一侧则通过螺栓与轮毂9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829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