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电力作业远程监督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78278.1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26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林翔宇;丘浩;张炜;蒙亮;丁兆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巢雄辉;黎华艳 |
地址: | 530023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边缘 计算 能力 电力 作业 远程 监督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电力作业远程监督系统,包括主站系统、固定终端、移动终端、移动控制终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电力作业远程监督系统,包括主站系统、移动终端、移动控制终端、固定终端,通过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的信息机房内的交换机与多个部署在不同变电站的固定终端交互数据,通过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的信息机房内的无线通信基站与多个部署在不同作业现场的移动控制终端交互数据,防止现场作业脱离监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电力作业远程监督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作业涵盖了基建施工、电力调度、输变电巡维、检修等多方面内容。近年来,随着电网企业所辖变电站范围不断扩大,电网设备不断增多,电力作业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增大,工作强度明显增强,且跨专业作业、交叉作业明显增多,同时受人员技能水平、身体状态、气象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电力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已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针对当前电力作业中仍存在施工单位对安装工艺不熟悉、设计监理单位失职、运行单位日常运维不负责任、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等重要问题,需采取综合手段多管齐下,实现远程可视化监督现场,防止作业脱离监管,管控安全生产中人身风险和违规行为等。
人工智能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包括图像识别、文本识别、智能语音语义处理、人脸识别等关键技术。国家工信部《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工信部节〔2017〕265号)提出“加强高端智能再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推动智能化再制造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实施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工程”等任务要求。《南方电网公司智能技术在生产技术领域应用路线方案》(南方电网生技〔2018〕16号)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基于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的现场作业,主要是指在操作、巡视、检修、带电作业等方面充分利用北斗定位、RFID、人脸识别技术手段,实现电力作业人员资质管理、作业行为管控,防误入带电位置、防安全距离不足、防误操作、防习惯性违章,提高作业效率、提升作业质量、降低作业风险等,实现巡视智能化、操作程序化、检修少人化、作业零风险”。可见,人工智能技术系管控作业风险问题的有效途径。由于电力作业场景复杂,作业现场各类信息繁多,由此导致了风险管控数据表现出数据量大,数据类别复杂,更加剧了人工智能技术系管控作业风险的难度。
当前,全球物联网和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移动终端和“边缘计算”的发展,使得网络边缘设备的数量迅速增加,从而产生了海量的实时数据。通过将应用、数据和服务从电力作业远程监督系统这类集中式节点推向网络边缘,在电力作业远程监督系统的移动终端这类网络边缘处理数据,边缘计算能够有效缩短响应时间,提高处理效率并降低网络压力,从而满足实时性要求。鉴于此,须针对集约化应用电力作业远程监督系统移动终端的痛点难点问题,研发可部署在省级电网应急指挥中心的电力作业远程监督系统,实现对于作业风险的及时预控和处理,需要提高海量数据的挖掘效率,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满足系统对于风险的良好响应速度,进而为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系管控作业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实现智能监督,需要构建一个基础设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电力作业远程监督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电力作业远程监督系统,包括主站系统、固定终端、移动终端、移动控制终端;
所述主站系统部署在省级电网信息中心机房,所述固定终端部署在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作业现场,所述主站系统与固定终端连接;所述移动控制终端、移动终端部署在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作业现场附近,并在省级电网应急指挥中心与所辖不同作业现场之间转移应用,所述移动控制终端与主站系统无线连接;所述移动控制终端与移动终端无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782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阿胶切刀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