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栅驱动电路、液晶光栅及光学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22234.7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80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何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欧菲智能车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200001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栅 驱动 电路 液晶 光学 终端 | ||
本申请公开一种光栅驱动电路,包括电压调节单元和电压逆变单元。其中,电压调节单元用于输出可调的光栅控制信号至电压逆变单元。电压逆变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光栅控制信号,由电压逆变单元中的电源单元对光栅控制信号执行滤波处理后作为驱动信号,并由电压逆变单元中的脉冲单元对光栅控制信号执行脉冲化处理后再由电压逆变单元中的第二集成电路执行逆变处理后获得并输出电压相反的第一光栅驱动信号和第二光栅驱动信号。其中,驱动信号用于驱动第二集成电路执行逆变处理,第一光栅驱动信号和第二光栅驱动信号配合以控制液晶光栅的透光性本申请还公开了包括前述光栅驱动电路的液晶光栅。本申请还进一步公开了包括前述液晶光栅的光学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栅驱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栅驱动电路、液晶光栅及光学终端。
背景技术
液晶光栅包括液晶面板和光栅驱动电路。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光栅驱动电路就是通过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施加相应的信号来控制液晶层中液晶分子不同程度的扭转,进而改变液晶光栅的透光性。
现有的光栅驱动电路通过配合专用的光栅驱动芯片来实现光栅透光性的控制,但光栅驱动芯片价格成本较高,且光栅驱动芯片输出电压的截止范围受到输入电压的限制,使得光栅驱动芯片的输出电压无法连续可调,导致液晶面板中的液晶分子的扭转程度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到液晶光栅的透光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栅驱动电路,包括电压调节单元和与之电连接的电压逆变单元,其中,所述电压调节单元用于输出可调的光栅控制信号至所述电压逆变单元;所述电压逆变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光栅控制信号,由所述电压逆变单元中的电源单元对所述光栅控制信号执行滤波处理后作为驱动信号,并由所述电压逆变单元中的脉冲单元对所述光栅控制信号执行脉冲化处理后再由所述电压逆变单元中的第二集成电路执行逆变处理后获得并输出电压相反的第一光栅驱动信号和第二光栅驱动信号;其中,所述驱动信号用于驱动所述电压逆变单元中的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执行逆变处理,所述第一光栅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光栅驱动信号配合以控制液晶光栅的透光性。
其中,所述电压调节单元包括控制单元和第一集成电路,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为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提供工作所需的第一电源信号和控制第一集成电路启停的启停信号。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和所述启停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和所述启停信号获得并输出光栅信号至所述输出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工作,所述启停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启动或停止。
其中,所述电压调节单元还包括调节单元、输出单元以及检测单元,其中,所述调节单元用于输出调节信号至所述输出单元。所述输出单元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和所述调节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光栅信号和所述调节信号,并根据所述光栅信号与所述调节信号的配合输出可调的所述光栅控制信号至所述检测单元和所述电压逆变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电性连接于所述输出单元,用于对所述光栅控制信号进行检测。
其中,所述调节单元包括第七电阻、第十电阻、第六电容以及调压脉冲输入端,其中,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调压脉冲输入端。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信号检测输出端以及钳位电压输入端,其中,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输出单元中的所述光栅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信号检测输出端。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信号检测输出端,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于所述信号检测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于所述钳位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于所述信号检测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欧菲智能车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欧菲智能车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22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电复合线缆用接头
- 下一篇:基于超声波与地电波技术的GIL故障定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