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囊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17854.1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70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欧宏伟;王长明;王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资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4 | 分类号: | A61B1/04;A61B1/2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囊 内窥镜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胶囊内窥镜本体,吸贴面(4),细软管(5),负压产生装置(6)及密封塞(7),吸贴面(4)呈球面张开状吸贴在胶囊内窥镜本体的尾部,细软管(5)的一端与吸贴面(4)连接,细软管(5)的另一端与负压产生装置(6)连接。检查时先将细软管(5)与负压产生装置(6)的气嘴(61)套接,再将细软管(5)另一端的吸贴面(4)紧贴胶囊内窥镜本体的尾部,用力捏扁负压产生装置(6),负压产生装置(6)由于自身的弹性,在恢复形变时产生负压,负压使吸贴面(4)与胶囊内窥镜本体尾部牢固吸贴,当受检者吞服胶囊内窥镜后,通过拉动胶囊内窥镜尾部的细软管(5),控制胶囊内窥镜在食道中的位置,以达到完整的拍摄食道图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可用于消化道检查的胶囊内窥镜。
背景技术
胶囊内窥镜日渐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断,胶囊内窥镜通过受检者以口服的方式进入人体体内,通过摄像组件近距离拍摄体内组织的状况,并将拍摄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到外部的图像接收装置,图像接收装置将图像数据接收并显示在显示设备上,便于进行临床诊断,从而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检查所具有的耐受性差的问题,减轻患者的临床痛苦。
虽然胶囊内窥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痛苦、无交叉污染、不影响受检者正常工作等优点,对受检者具有更好的受检体验,但是,胶囊内窥镜在针对食道部分的检查时,由于胶囊内窥镜通过食道的时间非常短,通常只有不足一秒钟或几秒钟,且通过的速度非常快,胶囊内窥镜能够拍摄到的图像非常有限和模糊,从而导致无法对食道进行很好的检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通过提高拍摄帧率或增加摄像头的方式,增加食道拍摄的图像,但仍然无法解决胶囊内窥镜通过食道速度快,导致图像模糊和不可控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便于控制胶囊内窥镜通过食道的速度,便于拍摄食道清晰图像的胶囊内窥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控制胶囊内窥镜通过食道的速度,便于拍摄食道清晰图像的胶囊内窥镜,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胶囊内窥镜本体,还包括吸贴面(4),细软管(5),负压产生装置(6)及密封塞(7),吸贴面(4)呈球面张开状吸贴在胶囊内窥镜本体的尾部,细软管(5)的一端与吸贴面(4)连接,细软管(5)的另一端与负压产生装置(6)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贴面的中心部位设置有中心圆孔,中心圆孔与细软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负压产生装置两端分别设置有气嘴和密封塞,气嘴与细软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细软管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贴面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细软管的直径小于4mm。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胶囊内窥镜,可以有效控制胶囊内窥镜在食道检查中的位置,便于拍摄清晰的图像,方便分析影像结果,同时提升了受检者的耐受度,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胶囊内窥镜的组成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胶囊内窥镜的吸贴面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胶囊内窥镜的细软管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胶囊内窥镜的负压产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示标号名称:1、胶囊透明罩; 2、光学镜头单元;3、胶囊外壳;4、吸贴面;5、细软管;6、负压产生装置;7、密封塞;41、中心圆孔;51、管口;61、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资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资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78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棉片自动抓取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密胺餐具压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