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双通道阀以及电池盖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17581.0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97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曹启飞;李根雨;朴镇奎;周滢杰;孙威;郭恒志;金虎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敏雅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凌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新敏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H01M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11654 | 代理人: | 刘荣娟 |
地址: | 6211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双通道 以及 电池 盖板 | ||
本申请提供一种一体化双通道阀和电池盖板。所述一体化双通道阀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通道,允许第一流体沿第一方向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通道允许第二流体沿第二方向通过。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同所述第二单向阀为一体化设计,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套在一起。所述一体化双通道阀安装在所述电池盖板上,在化成工序中,使用所述第一通道来抽真空,使用所述第二通道来注液,抽气和注液两条通道互不干扰,并且该一体化双通道阀具有自动密封的功能,在进行预化成、二次注液等工序时无需类似化成钉的反复插拔过程,节省了时间,也保证了化成过程中的密封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双通道阀以及装有所述一体化双通道阀的电池盖板。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政策及市场的推动下,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量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化成工序中,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盖板上有注液孔。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需要注液的时候从所述注液孔进行注液。第一次注液后需用化成钉堵住注液孔,如需二次注液,则需将化成钉拔起后进行补液,补液后再次插上化成钉,进行一次充放电,完成后将化成钉拔出对电芯内部抽气,最后插上密封钉、PIN钉将注液孔完全密封。
此工序中需要多次插拔化成钉,生产效率得不到提升,化成钉使用过程中密封可靠性也不能得到良好的保证,且化成钉使用后换成密封钉又需要一台设备进行装配,增加了设备成本。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替代所述化成钉的器件以及安装了所述器件的电池盖板来解决化成工艺中多次插拔所述化成钉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是化成工艺中多次插拔化成钉导致生产效率低,影响密封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双通道阀,包括: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被配置为允许第一流体沿第一方向通过;和,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被配置为允许第二流体沿第二方向通过,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同所述第二单向阀为一体化设计,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套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一单向阀同轴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第一耦合面和第二耦合面;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三耦合面和第四耦合面;和,第一弹性件,其中,所述第一耦合面和所述第三耦合面耦合,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抵住所述第二耦合面,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抵住所述第四耦合面,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产生第一弹性力,沿第一方向,向所述第一阀芯施加第一外力,当所述第一外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力时,所述第一阀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耦合面和所述第三耦合面断开耦合,开启所述第一通道,当所述第一外力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弹性力时,所述第一阀芯压紧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耦合面和所述第三耦合面耦合,所述第一通道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芯为圆锥台和圆柱阶梯台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五耦合面和第六耦合面;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七耦合面和第八耦合面;和,第二弹性件,其中,所述第五耦合面和所述第七耦合面耦合,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抵住所述第六耦合面,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抵住所述第八耦合面,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产生第二弹性力,沿第二方向,向所述第二阀芯施加第二外力,当所述第二外力大于所述第二弹性力并且所述第二外力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弹性力时,所述第二阀芯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五耦合面和所述第七耦合面断开耦合,开启所述第二通道,当所述第二外力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弹性力时,所述第二阀芯压紧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五耦合面和所述第七耦合面耦合,所述第二通道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芯为圆锥台和圆柱阶梯台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敏雅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凌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新敏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新敏雅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凌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新敏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75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加热长筒袜
- 下一篇:一种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