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收发一体光模块的组装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96313.1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4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周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众达光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王健 |
地址: | 2151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发 一体 模块 组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收发一体光模块的组装治具,包括基板,此基板上表面中部具有一供外壳的凸起部嵌入的沉槽,所述沉槽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上表面与外壳的主体部下表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凸台上开有一供外壳的头部嵌入的矩形凹槽,所述第二凸台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顶针,此顶针与外壳上的通孔对应设置并用于嵌入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二凸台上并位于矩形凹槽的两个拐角处分别开有一扇形槽,所述基板的主体部内嵌设置有若干磁石,此若干磁石均匀排布于基板的主体部内。本实用新型既为外壳提供了限位,保证外壳在治具上的位置精度,还可以防止进入螺丝孔内而造成最终成品的异常,保证了最终成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收发一体光模块的组装治具,属于光收发模块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收发模块是进行光电和电光转换的光电子器件,其发送部分是:输入一定码率的电信号经内部的驱动芯片处理后驱动半导体激光器(LD)或发光二极管(LED)发射出相应速率的调制光信号,其内部带有光功率自动控制电路,使输出的光信号功率保持稳定,其接受部分是:一定码率的光信号输入模块后由光探测二极管转换为电信号,经前置放大器后输出相应码率的电信号。
在光收发模块组装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道工序,目前在点胶的工序中,尚没有专门的固定治具,OP点胶时,模块的外壳直接放在工作台面上进行点胶和后续组装,拿取不方便,还容易与其与零部件混淆,影响到工作效率,且在点胶时容易将散热胶点入外壳上的螺丝孔内,造成异常,影响最终光收发模块成品的质量。因此,亟需一种适用于光收发模块外壳的固定装置,辅助光收发模块完成组装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收发一体光模块的组装治具,该固定治具既为外壳提供了限位,保证外壳在治具上的位置精度,还可以防止进入螺丝孔内而造成最终成品的异常,保证了最终成品的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收发一体光模块的组装治具,用于固定光收发模块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头部和主体部,所述主体部靠近头部一端的下表面具有一向下的凸起部,所述主体部上表面具有一散热区,位于此散热区两侧的主体部上分别开有至少一个通孔;
所述治具包括基板,此基板上表面中部具有一供外壳的凸起部嵌入的沉槽,所述沉槽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上表面与外壳的主体部下表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凸台上开有一供外壳的头部嵌入的矩形凹槽,此矩形凹槽与所述沉槽连通,所述矩形凹槽的三个侧壁表面均与外壳的头部接触连接;
所述第二凸台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顶针,此顶针与外壳上的通孔对应设置并用于嵌入所述通孔内;
所述第二凸台上并位于矩形凹槽的两个拐角处分别开有一扇形槽,此扇形槽于所述矩形凹槽连通,所述扇形槽对应的扇形的圆心为矩形凹槽的拐角点,扇形的两条边分别为矩形凹槽相互垂直的两条直角边;
所述基板的主体部内嵌设置有若干磁石,此若干磁石均匀排布于基板的主体部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磁石与基板的主体部通过粘接连接或者焊接连接。
2. 上述方案中,位于主体部边缘处的磁石的一端自主体部内向外伸出。
3.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板上沉槽和矩形凹槽的数目均为5~10个,且相邻的沉槽贯通连接。
4.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凸台的宽度大于外壳的宽度。
5. 上述方案中,所述沉槽上并位于相邻两个沉槽连接处开有条形通孔。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众达光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众达光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963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简便的剥电缆皮小工具
- 下一篇:废旧橡胶脱硫用加热塑化管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