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污泥减量化处理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87166.1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5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杨燕华;季华;潘恬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0 | 分类号: | C02F11/10;C02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钘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朝阳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污泥 量化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泥减量化处理的系统,包括:接触反应预处理池,水射器,和接触反应池。在接触反应预处理池的混合区中,引入的污泥和臭氧进行混合和反应。水射器设置在所述接触反应预处理池的下游,配置为利用文丘里原理将臭氧与污泥混合,使得臭氧以气泡形式分散在污泥中。在接触反应池中,污泥和臭氧再次接触反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污泥减量化处理的系统采用两级臭氧污泥接触反应池,能够分担、降低运行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减量化处理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行业中,污泥的处理处置不容忽视,主要原因有:首先,污泥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易腐败有机物、病原菌、杂质等,存在威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风险;其次,污泥产量大,通常处理1万吨废水就会产生6吨污泥(80%含水率),以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日处理量20万吨/天),其污泥的日产量将达到120吨。更为严重的是,若产生的污泥属于危险废物,例如来自于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污水处理中的污泥,其处理处置的成本/代价将更高。因此,在确保废水处理工艺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下,如何实现污泥减量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臭氧氧化还原电位较高,能够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并破坏微生物结构,因此臭氧可应用于污泥减量化处理。目前,存在将臭氧和污泥混合以进行接触反应的装置,并用搅拌器进行搅拌。但传统搅拌的形式和结构过于单一、混合效果差、传质效率低,无法满足臭氧与污泥反应速率高、反应彻底的要求。而且,污泥性质(如泥量、有机物含量等)受来水水质、季节、水量等因素影响,污泥性质波动意味着污泥与臭氧的反应条件需要灵活调整。然而,传统污泥减量化系统应变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弱,存在臭氧与污泥反应不充分、减量化效果差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污泥减量化处理的系统,包括:接触反应预处理池、水射器和接触反应池。接触反应预处理池包括:预处理污泥进口,配置为将待处理的污泥引入所述接触反应预处理池中;预处理臭氧进口,配置为将臭氧引入所述接触反应预处理池中;混合区,引入的污泥和臭氧在混合区中进行混合和反应;第一搅拌器,设置于混合区中,配置为搅拌混合区内的污泥和臭氧,以促进污泥与臭氧反应;以及预处理污泥出口,配置为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泥排出。水射器设置在所述接触反应预处理池的下游,连接到预处理污泥出口,配置为利用文丘里原理将臭氧与污泥混合,使得臭氧以气泡形式分散在污泥中。接触反应池包括:污泥与臭氧进口,配置为将来自水射器的污泥与臭氧的气液混合物引入接触反应池中;第二搅拌器,设置在接触反应池中,配置为搅拌接触反应池内的污泥和臭氧,以促进污泥与臭氧反应;以及污泥出口,配置为将经过接触反应池处理的污泥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污泥减量化处理的系统采用接触反应预处理池和接触反应池的两级臭氧污泥接触反应池布置,每级污泥接触池都有独立的臭氧投加系统和污泥反应系统,可根据具体泥质情况相应改变臭氧投加量和停留时间等参数,灵活使用。两级臭氧污泥接触反应池能够分担、降低污泥减量化运行风险。接触反应预处理池的混合区承担提高污泥流动性,降低后续处理单元污泥减量负荷作用。将搅拌器与水射器共同引入系统中,实现接触反应分步骤、分阶段实施,这将有效提高臭氧传质效率、保障臭氧与污泥的混合反应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污泥减量化处理的系统可以具有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系统还包括直接连接到所述水射器的污泥管道,配置为将待处理的污泥直接引入水射器而不需要经过所述接触反应预处理池。泥质较优、不含杂质或杂质较少时,可以省去接触反应预处理池,污泥由水射器进入接触反应池,缩短了工艺流程,节省处理成本。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接触反应预处理池还包括分离区,所述分离区设置在所述混合区的下游和预处理污泥出口的上游并与混合区连通,分离区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杂质的集砂斗,来自混合区的污泥中的固体杂质在分离区内在重力作用下积聚在集砂斗中。分离区的设置实现了杂质的分离,避免了后续水射器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871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