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污泥减量化处理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87166.1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5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杨燕华;季华;潘恬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0 | 分类号: | C02F11/10;C02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钘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朝阳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污泥 量化 处理 系统 | ||
1.一种用于污泥减量化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触反应预处理池,其包括:预处理污泥进口,配置为将待处理的污泥引入所述接触反应预处理池中;预处理臭氧进口,配置为将臭氧引入所述接触反应预处理池中;混合区,引入的污泥和臭氧在混合区中进行混合和反应;第一搅拌器,设置于混合区中,配置为搅拌混合区内的污泥和臭氧,以促进污泥与臭氧反应;以及预处理污泥出口,配置为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泥排出;
水射器,设置在所述接触反应预处理池的下游,连接到预处理污泥出口,配置为利用文丘里原理将臭氧与污泥混合,使得臭氧以气泡形式分散在污泥中;以及
接触反应池,其包括:污泥与臭氧进口,配置为将来自水射器的污泥与臭氧的气液混合物引入接触反应池中;第二搅拌器,设置在接触反应池中,配置为搅拌接触反应池内的污泥和臭氧,以促进污泥与臭氧反应;以及污泥出口,配置为将经过接触反应池处理的污泥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直接连接到所述水射器的污泥管道,配置为将待处理的污泥直接引入水射器而不需要经过所述接触反应预处理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反应预处理池还包括分离区,所述分离区设置在所述混合区的下游和预处理污泥出口的上游并与混合区连通,分离区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杂质的集砂斗,来自混合区的污泥中的固体杂质在分离区内在重力作用下积聚在集砂斗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反应预处理池的第一搅拌器呈锥形,锥表面和底表面均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多个漩流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反应预处理池还包括臭氧布气器,其形成为环形,并布置在所述第一搅拌器的正下方,环形臭氧布气器与混合区的底面平行,环形直径略小于第一搅拌器的底表面的直径,来自预处理臭氧进口的臭氧通过臭氧布气器释放到混合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反应池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搅拌器下方的喷头,所述喷头配置为将来自污泥与臭氧进口的气液混合物喷出到接触反应池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反应池还包括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包括筒体以及敞开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筒体至少包围所述第二搅拌器的桨叶和所述喷头并与所述第二搅拌器的桨叶和所述喷头间隔开,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接触反应池的顶壁和底壁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的高度为接触反应池高度的1/3-1/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采用水泥浇筑或由不锈钢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臭氧发生器,其配置为生成臭氧,并可调节地输送到所述接触反应预处理池的预处理臭氧进口和所述水射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反应预处理池包括第一尾气出口,配置为将接触反应预处理池内的残余尾气排出;所述接触反应池包括第二尾气出口,配置为将接触反应池内的残余尾气排出,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尾气破坏器,其连接到所述第一尾气出口和第二尾气出口,并配置为将从第一尾气出口和第二尾气出口排出的尾气中的臭氧转变为氧气,以供回收利用;
回收利用管道,连接尾气破坏器和曝气池,以将尾气破坏器排出的氧气输送到曝气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871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