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墙用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72801.9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2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何昌晓;钟嘉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传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E04B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6 | 代理人: | 罗伟添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外墙 减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外墙用减震装置,包括立柱、支撑构件和减震构件,所述立柱竖直地设置,立柱具有两个,两个立柱以一定间隔地设置在在两侧,支撑构件具有四个,四个支撑构件的第一连接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立柱的顶端和底端,四个支撑构件的第二连接端均连接在减震构件,四个支撑构件和减震构件形成一个X形的框架。该建筑外墙用减震装置具有独立且互相连接立柱、支撑构件和减震构件,在旧的装置不能继续使用后,更换新的装置,不必要的更换整个震动装置,只需要将旧的装置的减震构件从四个支撑构件上拆除将新的减震构件重新安装在四个支撑构件上,即可完成更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抗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外墙用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一种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部分源于建筑物倒塌。因此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做好工程抗震减灾工作,致力于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
地震高发地区的建筑物必须要设置减震装置,减少地震作用所引起的地震反应。当产生震动时,减震装置将震动产生的能量吸收,减轻建筑物受到震动,减少了对建筑物的损坏。但是,由于减震装置在吸收震动产生的能量后,会对自己产生损耗,在使用时间长或吸收大能量后,有必要用新的减震装置代替旧的减震装置。而现有的减震装置在更换时需要将整个减震装置进行更换,并且需要找到相应规格的减震装置才能进行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建筑外墙用减震装置,能够在旧的装置不能继续使用后,方便更换新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外墙用减震装置,包括立柱、支撑构件和减震构件,所述立柱竖直地设置,所述立柱具有两个,两个立柱以一定间隔地设置在在两侧,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四个,四个支撑构件的第一连接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立柱的顶端和底端,四个支撑构件的第二连接端均连接在减震构件,四个支撑构件和减震构件形成一个X形的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构件包括基板和吸震翅片,所述基板具有两个,所述基板具有螺孔,并且一侧具有接触面,所述吸震翅片为凵形铁磁板块,所述吸震翅片具有多个,多个吸震翅片设置在两个基板之间,两个基板的接触面分别与多个吸震翅片的两侧面进行焊接。
进一步的,其中一个吸震翅片的顶面中间部分设置为易断位。
进一步的,所述易断位的宽度为吸震翅片的宽度的50%-60%。
进一步的,具有易断位的吸震翅片设置在多个吸震翅片的最上方或最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螺孔具有多个,并且为横向设置的腰形螺孔,多个螺孔沿竖直方向分布在基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外墙用减震装置具有独立且互相连接立柱、支撑构件和减震构件,在旧的装置不能继续使用后,更换新的装置,不必要的更换整个震动装置,只需要将旧的装置的减震构件从四个支撑构件上拆除将新的减震构件重新安装在四个支撑构件上,即可完成更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减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减震装置的减震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立柱;2、支撑构件;3、减震构件;4、基板;41、螺孔;42、接触面;5、吸震翅片;51、易断位。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传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传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728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处理网带炉废气预热回收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快速冷却功能的盛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