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部防沉积的溶出杯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940768.1 | 申请日: | 2019-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99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定中;姚鹏志;宋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禄根仪器(镇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1/40 | 分类号: | C12M1/40;C12M1/02;C12M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马晓辉 |
| 地址: | 21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部 沉积 溶出杯 | ||
一种底部防沉积的溶出杯,包括杯壁和杯底,所述杯壁呈圆筒状结构,所述杯底设置于所述杯壁的底端,与所述杯壁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杯底设有防沉积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防沉积结构有效的防止药物粉磨层积于溶出杯杯底的现象,导致沉积的药物反应不充分,使药物可均匀、连续不断的进行溶出作用,保证了药物溶出的速率及实验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底部防沉积的溶出杯。
背景技术
药物溶出仪将所需溶出的药物搁置于溶出仪的溶出杯中,并将搅拌桨叶伸入溶出杯中,通过旋转搅拌桨叶带动溶出杯中的溶酶搅动,药物在溶出杯内进行缓慢的反应。在药物的溶出过程中,旋转的溶酶呈漩涡状流动,药物与溶酶进行一同流动,易在溶杯的底端形成小漩涡进行沉积,继续进行搅拌的过程中也不易将沉积与溶出杯底端的药物进行二次扰动搅拌,沉积的药物与溶酶无法充分的接触,导致此部分药物反应不充分,影响溶出实验的反应速率和反应准确性。现有的溶出杯结构均易导致产生药物沉积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部防沉积的溶出杯,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底部防沉积的溶出杯,包括杯壁和杯底,所述杯壁呈圆筒状结构,所述杯底设置于所述杯壁的底端,与所述杯壁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杯底的中心底端呈向内凹陷状结构,形成杯底驼峰。
进一步的,所述杯底呈半球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杯底驼峰呈上窄下宽的圆锥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杯底驼峰的顶端呈圆球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杯底驼峰的底端与所述杯底的连接处周向呈圆弧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验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溶出杯代替原有的凹底面的溶出杯结构,当溶出杯处于工位状态时,溶出仪的搅拌杆和搅拌桨叶伸入溶出杯内,并悬空进行旋转搅拌,带动溶出杯内的溶酶进行旋转流动,形成涡流的溶酶携带药物一同转动,因药物的质量大于溶酶的质量,药物的流速较慢,药物在旋转的过程中向溶出杯的中心流动,逐渐汇集与溶出杯的中心位置,受到旋转的离心力影响逐渐减小后,收到药物自身重力的作用,药物粉磨聚集于溶出杯中心并向下落下,药物接触于杯底驼峰后,并迅速沿着杯底驼峰向四侧进行滑,药物沿着杯底驼峰壁滑落的过程中逐渐偏离的溶出杯的中心,且滑落过程中药物受到旋转溶酶的离心力作用逐渐增强,直至溶酶再次带动药物进行流动,加速了药物的再次处于流动状态下溶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本装置时,溶出药物在溶出过程中沉积于杯底,可通过杯底驼峰的作用迅速的向杯底的四侧进行散落,并再次通过搅拌作用进行二次流动,有效的防止药物粉磨层积于溶出杯杯底的现象,导致沉积的药物反应不充分,使药物可均匀、连续不断的进行溶出作用,保证了药物溶出的速率及实验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沉积盖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防沉积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吸盘凸块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杯壁1、杯底2、杯底驼峰2-1、防沉积盖3、防沉积盖凹槽3-1、防沉积凸球3-2、防沉积环4、防沉积环套孔4-1、防沉积环驼峰4-2、吸盘凸块5、吸盘空腔5-1、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禄根仪器(镇江)有限公司,未经禄根仪器(镇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07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质测绘开采用地质含量钻孔式取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