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23053.5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1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名君;于洋;陈扬义;何强;罗浚滔;宋海潮;陈文曦;王开云;刘世龙;王荣波;张晟昕;张建祥;张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铁创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双建路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张立刚 |
地址: | 61008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地 轨道 桥梁 柱面 支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包括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所述上支座板用于与梁体相连,所述下支座板用于与桥墩相连,在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之间设有柱面板,所述下支座板上设有两个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沿纵桥向布置在下支座板两侧,所述转动块一侧与上支座板侧挡块为平面接触,所述转动块另一侧与下支座板侧面为圆弧面接触,并且所述下支座板上还设有固定耳,所述转动块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固定耳铰接。该支座可自适应梁体在一定范围内沿纵桥向转动,无需附加楔形调坡板,且在梁体发生纵桥向大转角后,可承受较大纵向和横向水平载荷,并保持良好的面接触受力状态,避免支座结构发生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支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
背景技术
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重要构件,它能够将桥梁上部结构的反力及变形可靠地传递给下部结构,同时又能通过自身的构造特征协调桥梁上、下部结构的变形。由于山地轨道桥梁坡度大、转角大和水平力大,在桥面载荷发生变化时,梁体在纵桥向(顺桥向)方向容易相对支座发生转动。
如图1所示,传统支座在上支座板2未转动时,上支座板2的侧挡块21与下支座板7的受力块71保持平行,水平载荷受力状态为面接触。如图2所示,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梁体一旦发生转动位移,柱面板4就会响应转动,此时,上支座板2的侧挡块21与下支座板7的受力块71不再保持平行,两者形成线接触,致使支座水平力承载状态恶化且无法改变,进而引起支座结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梁体在纵桥向方向相对支座发生转动时,传统上支座板侧挡块与下支座板受力块不再保持平行,两者形成线接触而引起支座结构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当梁体在纵桥向方向发生较大转动后,该支座可以同时承受较大纵向和横向水平载荷,并且保持良好的面接触受力状态,避免支座结构发生损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山地轨道桥梁柱面支座,包括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所述上支座板用于与梁体相连,所述下支座板用于与桥墩相连,在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之间设有柱面板,所述下支座板上设有两个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沿纵桥向布置在下支座板两侧,所述转动块一侧与上支座板侧挡块为平面接触,所述转动块另一侧与下支座板侧面为圆弧面接触,并且所述下支座板上还设有固定耳,所述转动块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固定耳铰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支座板上设置两个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沿纵桥向布置在下支座板两侧,所述转动块一侧与上支座板侧挡块为平面接触,所述转动块另一侧与下支座板侧面为圆弧面接触,并且所述下支座板上还设有固定耳,所述转动块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固定耳铰接;当梁体在纵桥向方向发生较大转动后,上支座板侧挡块推动转动块绕转动轴发生转动,且转动块另一侧与下支座板侧面则始终为圆弧面接触,该支座可自适应梁体在一定范围内沿纵桥向转动,无需附加楔形调坡板,且在梁体发生纵桥向大转角后,可承受较大纵向和横向水平载荷,并保持良好的面接触受力状态,避免支座结构发生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转动块与下支座板侧面上的圆弧面涂覆有耐磨涂层,以提高两者接触耐磨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支座板上设有上锚固件,用于与梁体进行锚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下支座板上设有下锚固件,用于与桥墩进行锚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柱面板与上支座板之间设有平面滑板,所述柱面板与下支座板之间设有柱面滑板。该平面滑板用于为支座提供平面滑移功能,而柱面滑板用于为支座提供转动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支座板上与平面滑板相对的一面设有镜面不锈钢板,其与平面滑板组成的滑动摩擦副提供平面滑移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铁创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双建路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铁创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双建路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230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尾纤盘线装置
- 下一篇:一体化教学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