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接式发动机电启动启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80224.0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2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路 |
主分类号: | F02N5/02 | 分类号: | F02N5/02;F02N11/14;F02N11/10;F02N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接 发动 机电 启动 启动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接式发动机电启动启动器,其包括由启动拉绳、大绳轮、启动拨爪及启动拨盘构成的手动启动启动器组件和主要包括电启动输出轴的电启动组件,外接动力源经连接套筒与电启动输出轴同步旋转,进而带动发动机曲轴旋转以完成发动机的电启动过程,当无外接动力时,拉动启动拉绳以带动大绳轮、启动拨爪及启动拨盘的旋转,以完成应急手动启动过程;通过这一布局紧凑的双启动方式设计,使得该启动器拥有更广泛的应用适配性且可以使用手持电钻这类常见设备轻易完成发动机启动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外置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接式发动机电启动启动器。
背景技术
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需要施加外力使得发动机曲轴达到预定的转速,使得发动机内部活塞作往复运动,使得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燃烧膨胀作功,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使曲轴旋转,从而实现发动机的自行运转,使得发动机工作循环得以自动进行,这一外力驱动曲轴开始转动直至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运转的全过程,即为发动机的启动过程,而完成这一启动过程所需的装置,被称为发动机启动器。
现有技术条件下,发动机启动器的方案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内置额外动力发动机启动器,另一类为手动拉绳式发动机启动器;内置额外动力发动机启动器,通过于发动机内部内置电池及内置电机,经电启动方式,使得发动机曲轴达到启动转速,完成发动机的启动过程,这一方案优点在于省时省力,能够简单快速地使发动机完成启动过程,但内置电池及内置电机提升了发动机的生产及维修成本,且需要增加发动机内部空间体积,不利于发动机的小型化布局,另一方面,使用内置电池的设计同时增加了任务电池爆炸风险以及环保风险;手动拉绳式发动机启动器通过外置拉绳使得启动器内部盘簧发生形变,并使盘簧恢复常态过程中经传动部件带动拨爪转动,进而驱动发动机曲轴开始转动,这一方案相较于内置动力启动器方案由于体积小、成本低及易于安装的缘故,更加适用于一些小型发动机,但手动启动耗时耗力,对于操作者的使用体验不佳,且对于40cc以上的发动机的冷机启动时,手感干涩,启动能力有限。
申请号CN201310197946.7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具有电起动功能的风力灭火机,该风力灭火机发动机的曲轴两端分别连接有外置的电启动器及拉绳启动器,拉绳启动器通过两端分别连接于启动轮及外接手柄上的启动绳带动启动轮转动,从而使得启动轮内端面的拨爪带动与曲轴固定连接的发动机飞轮转动,电启动端通过电启动轴将外接直流电机的旋转传递至灭火机曲轴从而实现启动过程;这一方案实现了发动机启动器的外置及双启动选择,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及电机体积,但其手动启动模块使用了最为简单的单启动器结构,手感差,冲击力大,电动启动模块需要外接直流电机,缺乏通用性及经济性,且分离布局的双启动方式,使得整个启动器布局不够紧凑,更为重要的是,缺乏超越结构对使用者进行超越保护,安全性也存在较大的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一种使用安全、结构紧凑、成本经济、操作方便的电外接式发动机电启动启动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外接式发动机电启动启动器,具有结构紧凑且外置动力源易于获得的电启动功能,及在应急情况下使用的手动启动功能,且另有防护性器件,可以提升操作者的安全系数。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外接式发动机电启动启动器,包括总成外壳组件,启动组件及启动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组件包括手动启动器组件及电启动器组件,所述手动启动器组件包括启动拉绳,所述启动拉绳经传动部件与大绳轮连接,所述大绳轮经传动部件与启动拨爪盘连接,且所述启动拨爪盘与所述启动拨盘内端面连接,所述电启动器组件包括电启动输出轴,且所述电启动输出轴经传动件与所述启动拨盘内端面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手动启动器组件还包括启动手柄,且其包括的传动部件为启动盘簧及启动扭簧,所述启动手柄与启动拉绳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大绳轮为轮盘外圈带有安装凹槽的带轮状结构,启动盘簧一端固定安装于该凹槽结构处,另一端与启动拉绳固定连接,所述启动扭簧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启动拨爪盘及所述大绳轮内端面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路,未经陈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802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