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内饰件安全气囊网布成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76919.1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84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邵月华;李冬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青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C3/06 | 分类号: | D06C3/06;D06J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件 安全气囊 网布 成型 设备 | ||
1.一种汽车内饰件安全气囊网布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平台(10)以及设置在设备平台(10)上的一次成型机构(4)和二次成型机构(8);
所述设备平台(10)是整个设备的支撑;所述一次成型机构(4)用于将所述网布压出折痕;网布按折痕折叠后,通过所述二次成型机构(8)压紧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安全气囊网布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单元(1)和网布周转托盘(2),
所述设备运行由电控单元(1)统一控制;成型前的安全气囊网布放置于网布周转托盘(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安全气囊网布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成型机构(4)包括主动齿轮(4-3)、被动齿轮(4-4)以及成型上轴(4-6)、成型下轴(4-7)、皮带轮(4-8);
皮带轮(4-8)连接在成型下轴(4-7)一端,其转动带动成型下轴(4-7)转动;主动齿轮(4-3)与成型下轴(4-7)一端用键连接,与成型下轴(4-7)一起转动;主动齿轮(4-3)与被动齿轮(4-4)啮合,带动被动齿轮(4-4)转动;成型上轴(4-6)一端与被动齿轮(4-4)用键连接,与被动齿轮(4-4)一起转动;主动齿轮(4-3)与被动齿轮(4-4)齿数相同,传动比为1,因此成型上轴(4-6)和成型下轴(4-7)同步转动,转向相反,保证网布能顺利被带入一次成型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安全气囊网布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针对网布需求折痕位置,在成型上轴(4-6)和成型下轴(4-7)上设计成型凸起和凹槽,凸起和凹槽均为对称结构,凸起和凹槽一一对应、相互配合,使产品在对应位置滚压出折痕。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安全气囊网布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上轴(4-6)和成型下轴(4-7)表面滚花处理,增加轴与网布摩擦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安全气囊网布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成型机构(8)包括二次成型主动齿轮(8-3)、二次成型被动齿轮(8-4)以及二次成型上轴(8-6)、二次成型下轴(8-7)、二次成型皮带轮(8-8);
所述二次成型皮带轮(8-8)连接在二次成型下轴(8-7)一端,其转动带动二次成型下轴(8-7)转动;二次成型主动齿轮(8-3)与二次成型下轴(8-7)一端用键连接,与二次成型下轴(8-7)一起转动;二次成型主动齿轮(8-3)与二次成型被动齿轮(8-4)啮合,带动二次成型被动齿轮(8-4)转动;二次成型上轴(8-6)一端与二次成型被动齿轮(8-4)用键连接,与二次成型被动齿轮(8-4)一起转动;二次成型主动齿轮(8-3)与二次成型被动齿轮(8-4)齿数相同,传动比为1,因此二次成型上轴(8-6)和二次成型下轴(8-7)同步转动,转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安全气囊网布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成型上轴(8-6)和二次成型下轴(8-7)表面滚花处理,增加轴与网布摩擦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安全气囊网布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机构(6),所述传动机构(6)包括电机(6-1)、传动皮带轮(6-2)、轴盖(6-3)、皮带(6-4)、惰轮组件(6-5)、对称惰轮组件(6-6);
所述电机(6-1)为传动机构的动力源;所述传动皮带轮(6-2)与电机(6-1)用键连接,与电机轴同步转动;传动皮带轮(6-2)与皮带(6-4)配合,皮带(6-4)经惰轮组件(6-5)和对称惰轮组件(6-6)与一次成型机构(4)上的皮带轮(4-8)和二次成型机构(8)上的二次成型皮带轮(8-8)相连接,因此动力由传动皮带轮(6-2)传递到皮带轮(4-8)和二次成型皮带轮(8-8);惰轮组件(6-5)和对称惰轮组件(6-6)把传动机构竖直方向的运动改变成了水平方向的运动,也使皮带轮(4-8)和二次成型皮带轮(8-8)同步转动,转向相同,保证网布沿同一方向进出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青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未经常青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769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网柜的盖板
- 下一篇:一种面向柔性锂电池的无线传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