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UV起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68604.2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95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奥博;李宇航;岳才谦;田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C1/34 | 分类号: | B66C1/34;B66C1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uv 起吊 装置 | ||
一种UUV起吊装置,包括吊挂架(1)、浮力板(2)、起吊挂钩(3)、连接销(4)、螺母(5)、蘑菇帽吊点(6),通过以挂钩间距为半径的双圆弧平面形状吊挂架确保任意一个起吊挂钩卡到位后不会脱出、设置吊装置框架宽度大于两个蘑菇帽吊点圆形帽外圆的间距保证在特定角度情况下起吊挂钩不会脱出的设计,解决了高海况回收任务中挂钩解钩存在危险性、需要不同种起吊装置、操作过于繁琐的问题,结构稳定,工况优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UV起吊装置,属于布放回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布放回收技术是无人水下航行器的重要部分。常用的无人水下航行器布放回收方式主要有四种:浮船坞型、升降平台型、母潜艇型、起吊装置型。
浮船坞型和升降平台型布放回收方式分别是利用母船上安装的升降平台和可潜平台携带无人水下航行器出入水,从而完成布放回收任务。母潜艇型布放回收方式则是将普通潜艇作为平台来进行无人水下航行器的布放回收。这三种方式对作业环境以及专用设备要求很高,并且操作繁琐。
起吊装置型布放回收方式是环境适应性强,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主要利用岸或船端的起重吊车,对无人水下航行器进行布放回收,过程中需要下放小艇、蛙人辅助或者自动等方式进行挂钩和解钩,才可以完成吊装。在高海况下,由小艇人员或者蛙人手动挂钩解钩,有相当的危险性。而现有自动装置,由于挂钩、解钩机理不同,一般需要两套不同的起吊装置,机构复杂、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高海况回收任务中挂钩解钩存在危险性、需要不同种起吊装置、操作过于繁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UUV起吊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UUV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挂架、浮力板、起吊挂钩、连接销、螺母,所述吊挂架为双圆弧三角形框架结构,吊挂架顶端双圆弧结构交汇处固定有吊绳,所述起吊挂钩通过连接销及螺母固定于吊挂架双圆弧两侧末端,且可绕连接销进行转动,浮力板设置于吊挂架双圆弧三角形框架内,为起吊物于水中起吊过程提供浮力。
还包括与吊挂架匹配实现UUV装置起吊的蘑菇帽吊点,所述蘑菇帽吊点设置于UUV装置背部中心位置两侧。
所述蘑菇帽吊点包括圆形帽、吊点支柱,所述吊点支柱设置于圆形帽中心,吊点支柱指向方向与吊挂架平面垂直。
所述双圆弧三角形框架结构为以两侧起吊挂钩间距为半径的双圆弧平面形状。
所述两侧起吊挂钩间距范围为300mm至700mm。
所述吊挂架宽度大于两侧蘑菇帽吊点的圆形帽间距。
所述浮力板材料选用聚苯乙烯泡沫或聚氨酯泡沫,密度小于0.1kg/L。
所述吊挂架的两个起吊挂钩之间距离与两蘑菇帽吊点相同,起吊挂钩之间宽度L范围在300-700mm之间。
所述宽度L确定后,可根据吊挂架双圆弧三角形框架结构确定顶端双圆弧结构交汇处吊点。
所述吊挂架、浮力板、起吊挂钩、连接销、螺母组成的整体结构范围为0.9-0.95kg/L之间,投入水中后可以漂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UUV起吊装置,利用起吊挂架特殊平面形状的引导作用,对UUV装置进行布放回收时不需要放小艇、蛙人辅助或者自动等方式进行挂钩和解钩,才可以完成吊装,通过以挂钩间距为半径的双圆弧平面形状吊挂架确保任意一个起吊挂钩卡到位后,整体不会脱出,并通过设置吊装置框架宽度大于两个蘑菇帽吊点圆形帽外圆的间距,保证在特定角度情况下,起吊挂钩不会脱出,同时通过采用浮力板保证起吊装置零浮力,结构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86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