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间支撑式座椅骨架及包括其的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0072.3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2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锋;蒋春东;王洁;曾城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7 | 分类号: | B60N2/07;B60N2/6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上海市闵行区莘***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 支撑 座椅 骨架 包括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间支撑式座椅骨架及包括其的座椅,所述中间支撑式座椅骨架包括滑轨、固定架和支撑总成,所述固定架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支撑总成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支撑总成为Y型中空结构,且所述支撑总成的上端面形成两个分别向左向右延伸的平面。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座椅骨架相比,可实现座椅视觉上的悬浮效果,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丰富的可拓展性,上部可连接四向、六向、八向的手电动座椅骨架;下部可拓展侧滑,连接长滑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间支撑式座椅骨架及包括其的座椅。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中传统座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汽车座椅领域中,传统汽车座椅的座椅骨架通过两个坐垫侧板连接到左右两根滑轨来支撑座椅。但是这种结构的座椅骨架无法实现座椅外观上的悬浮效果。
图2为现有技术中改进后的座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针对传统汽车座椅,现有汽车座椅对座椅骨架有所改进,特别是第二排座椅骨架,通过座椅靠背上的枢轴和坐盆下方的电动推杆,实现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这种座椅骨架通过左右两块的颌式结构,形成单只柱座椅骨架结构,实现座椅外观上的悬浮效果。
然而,这种结构的汽车座椅骨架结构仅仅能够实现靠背和坐垫整体的旋转调节,和滑轨的前后调节。无法实现四向、六向或八向座椅共用。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研究,提供了一种中间支撑式座椅骨架及包括其的座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骨架无法实现四向、六向或八向座椅共用的缺陷,提供一种中间支撑式座椅骨架及包括其的座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中间支撑式座椅骨架,其特点在于,所述中间支撑式座椅骨架包括滑轨、固定架和支撑总成,所述固定架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支撑总成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支撑总成为Y型中空结构,且所述支撑总成的上端面形成两个分别向左向右延伸的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总成包括左侧支撑板和右侧支撑板,所述左侧支撑板和所述右侧支撑板背对背相互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侧支撑板包括左侧下支撑板和左侧中间支撑板,所述左侧下支撑板的上端部向外弯折形成左侧第一弯折部,所述左侧中间支撑板的上端部向外弯折形成左侧第二折弯部,所述左侧第一弯折部固定至所述左侧第二弯折部的内侧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右侧支撑板包括右侧下支撑板和右侧中间支撑板,所述右侧下支撑板的上端部向外弯折形成右侧第一弯折部,所述右侧中间支撑板的上端部向外弯折形成右侧第二折弯部,所述右侧第一弯折部固定至所述右侧第二弯折部的内侧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侧下支撑板和所述右侧下支撑板背对背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左侧第一弯折部和所述右侧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V型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侧第二折弯部的内侧面与内侧壁之间形成左侧凹口,所述右侧第二折弯部的内侧面与内侧壁之间形成右侧凹口;
所述左侧第一折弯部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左侧凸起,所述右侧第一折弯部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右侧凸起;
所述左侧凸起嵌入所述左侧凹口,所述左侧第一折弯部与所述左侧第二折弯部连接,所述右侧凸起嵌入所述左侧凹口,所述右侧第一折弯部与所述右侧第二折弯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侧下支撑板的下端部向外弯折形成左侧第三弯折部,所述右侧下支撑板的下端部向外弯折形成右侧第三弯折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未经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00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箱式变压器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勃氏比表